上乘菩萨踞其上

出自:宋代·袁倚《象耳山》

拼音:[shàng,shǎng][chéng,shèng][pú][sà][jù][qí,jī][shàng,shǎ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昔闻神龙蟠九渊,今睹大象夫诸天。
何年幻此一佛国,两耳不动山苍然。
上乘菩萨踞其上,妙千手眼人大千。
众生颠倒梦始觉,热闰得汗诸魔跧。
两客游山饮崖泉,拍手唤醒书台仙。
一邱一壑傥如愿,同竟大悲香火缘。

查看原文

注释

【上乘】1.佛教名词。即“大乘”。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宝积经》:“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 2.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事物(多用于文艺、技艺方面):上乘之作|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
【菩萨】1.梵文音译全称为“菩提萨b06f”,意为“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佛教指达到自觉(自身得到解脱)、觉他(使众生达到解脱)两项修行果位者。原为释迦牟尼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在民间,有时也称佛教神像为菩萨。 2.比喻心地慈善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乘】

乘【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姓。漢煮棗侯乗昌。

《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說文》本作椉。

【菩】

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

《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作菩,小席也。

《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

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註》以菩芻棘柏爲神主。

《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

《柳宗元·無姓和尚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爲言了也。

【萨】

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桑割切,音撒。《釋典》菩,普也。薩,濟也。能普濟衆生。《綱目集覽》菩之爲言了也,薩之爲言見也,謂智慧了見也。

《類篇》《唐六典》有薩寶府,掌胡神祠。

姓。《通志·氏族略》薩孤氏,代人。《正字通》元詞人薩天錫。

【踞】

踞【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據。《說文》蹲也。《大戴禮》獨處而踞。《註》踞,蹲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皆踞轉而鼓琴。《註》轉衣裝。《疏》踞,謂坐其上也。

《前漢·高帝紀》沛公方踞牀。《註》踞,反企也。

《前漢·字註。

《集韻》斤於切,音居。義同。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