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铭锺鼎

出自:宋代·冯时行《送杨元老召赴阙》

拼音:[lù][lì][míng][zhōng][dǐ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群心周道直,万国舜门开。
咫尺清虚地,精微择异材。
光辉生锦里,合沓上兰台。
霄汉横高翥,风云接大来。
龟龙纷秘奥,奎壁焕昭回。
碧海浮城阙,丹梯近斗魁。
由来升密勿,此地实胚胎。
早晚龙渊跃,从容衮职陪。
斯文归黼藻,吾道久尘埃。
汉武威怀远,周宣正化恢。
治源先简俭,国本厚封培。
造藤心终启,前筹力竟回。
正宜须弼亮,岂独藉淹该。
畴昔先登际,声名亦壮哉。
追风先蹙踏,戢翼更徘徊。
巨宝应难价,殊姿肯自媒。
中天县日月,万里忽风雷。
戮力铭锺鼎,余波及草莱。
故人元勃窣,晚节更摧颓。
料想怜枯肺,吹嘘助酒杯。

查看原文

注释

【戮力】并力;尽力:戮力攻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戮】

戮【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戮。

《晉語》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註》尸爲戮。

癡行也。

辱也。《左傳·文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爾雅·釋詁》病也。《註》相戮辱,亦可恥病也。

或作僇。《荀子·非相篇》爲天下大僇。《史記·田單傳》僇及先人。

與勠通。《書·湯誥》與之戮力。亦與通,野鵝也。《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

《集韻》憐蕭切《正韻》憐條切,音聊。

《正韻》力救切,音溜。義同。

【力】

力【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

《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

《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註》力,苦戰也。

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爲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铭】

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說文》記誦也。《集韻》志也。《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禮·祭統》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禮·大學》湯之盤銘曰。《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禮·檀弓》銘,明旌也。《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註》銘,今書或作名。鄭云:銘,書死者名于旌。

【锺】

鍾【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鐘。《說文》酒器也。《孔叢子·儒服篇》堯舜千鍾,孔子百觚。《正字通》壷屬。漢大官銅鍾,卽壷也。俗謂酒巵。《晉書·崔洪傳》洪性儉,屛遠珠玉,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洪不執。

《玉篇》聚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註》鍾,聚也。以器聚音。

《二十八年》天鍾美於是。《晉書·王戎傳》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正字通》天所賦予亦曰鍾。《曹植詩》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鮑照詩》去來今何道,未知生所鍾。

《廣韻》當也。

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註》鍾,重也。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飾王后之車及旌旂也。

量名。《左傳·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戸一鍾。《註》六斛四斗曰鍾。《前漢·食貨志》穀糴千鍾。

《小爾雅》二缶謂之鍾。《註》八斛也。

《淮南子·要略篇》一朝用三千鍾贛。《註》鍾,十斛。

地名。《春秋·成十四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左傳·昭六年》吳人敗其師于房鍾。《註》房鍾,吳地。《史記·王子侯者年表》千鍾侯劉搖。

縣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鍾武縣。

國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鍾吾。《註》鍾吾,小國。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註》鍾官,主鑄錢官也。《後漢·隗囂傳》坐挾銅炭,沒入鍾官。

姓。《左傳·定四年》鍾建負季芉。《註》鍾建,楚大夫。

鍾離,複姓。《五音集韻》世本云: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姓。

琴名。《前漢·王褒傳》雖伯牙操遞鍾。《註》臣瓚曰:楚辭九思云:奏伯牙之號鍾。號鍾,琴名也。馬融長笛賦曰:號鍾高調。伯牙以善鼓琴,不聞說能擊鍾也。晉灼曰:遞音遞送之遞,二十四鍾,各有節奏,擊之不常,故曰遞。師古曰:琴名是也。字旣作遞,則與楚辭不同,不得卽讀爲號,當依晉音耳。

龍鍾。竹名。產羅浮山。《韓愈詩》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不自持也。《杜弼·爲侯景檄梁文》龍鍾稚子。《蘇氏演義》龍鍾,謂不翹舉,如䰐鬖拉搭之類。《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註》遺失貌如隴之種物。《正字通》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或又作儱偅。《盧仝詩》作躘蹱。

垂淚貌。《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龍鍾。

與鐘通。《正字通》說文鍾,酒器。从金重聲,職容切。鐘,樂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聲,職茸切。分爲二,泥。漢志黃鐘,周禮作鍾。詩鐘鼓亦作鍾。古二字通用。

《集韻》朱用切,音種。《字林》酒器也。一曰樂器。

《韻補》叶諸良切,音章。《蜀昭烈帝贊》皇帝遺植,爰兹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