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迷津经上吕

出自:宋代·叶适《吕子阳辞兰谷家园却就石泉精舍》

拼音:[wǒ][xī][mí][jīn][jīng][shàng,shǎng][lǚ]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子阳意高希古人,文如行空无定云。
清明未容诗酒污,放旷自许渔樵亲。
故园好木日夜长,友逝兄沦不同赏。
改绿移红自若何,蹑磴扪萝心独往。
我昔迷津经上吕,斗出飞亭压行路。
石影参差研匣寒,花阴回薄书奁暮。
离家十里山转深,琅玕满地芝成林。
竹鸡睡去月当午,闲听孙登长啸音。

查看原文

注释

【迷津】1.使人不辨方向的道路:指点迷津|走出迷津。 2.见“迷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昔】

昔【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迷】

迷【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津】

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吕】

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爲卿。《鄭語》南有荆蠻申呂。《註》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註》故呂侯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註》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註》小呂一名中呂。

《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鐘名。《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註》大呂,齊鐘名。《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逸周書》擊之以輕呂。《註》劒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