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擢儒科

出自:宋代·方回《学诗吟十首》

拼音:[jiǎo,yáo][xìng][zhuó][rú][kē]

平仄:平仄平平平

后山与简斋,仅年四十九。
诗少句句佳,天地同不朽。
予幼初学诗,一日赋一首。
颓龄忽七十,诗果传后否。
侥幸擢儒科,邂逅至郡守。
几死坐此耳,诗于我何负。
寿长诗故多,才短诗故丑。
苟活许作诗,余生付诗酒。

查看原文

注释

【侥幸】由于偶然因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祸:侥幸考取大学|那次飞机失事,他侥幸生还。
【儒科】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侥】

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堅堯切,音驍。僞也。

《唐韻》五聊切,音堯。僬僥,短人,西南夷別名。

《集韻》吉了切,音矯。僥倖,求利不止貌。

【幸】

幸【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㚔。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

《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媚貴幸。

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韻補》古叶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韻會》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擢】

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引也。《揚子·方言》拔也。自關而西,或曰拔,或曰擢。《廣韻》抽也,出也。《戰國策》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羣臣之上。《前漢·公孫弘傳》天子擢對爲第一。

《增韻》聳也。《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玉篇》去也,徹也。《禮·少儀》侍投則擁矢,不角不擢馬。《疏》投壺,立籌爲馬,至三馬而成勝。若者雖得二馬,亦不敢徹尊者馬,足成已勝也。《莊子·騈拇篇》擢德塞性以收名聲。《註》拔去自然之德。

【儒】

儒【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襦。學者之稱。《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侏儒,短人也。

侏儒,柱名,與株檽同。《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與偄同。《隸釋魯峻孟郁》儒作偄。

【科】

科【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

《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

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

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

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木中空也。《易·說卦》科上稿。

科頭。《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科雉,獸名。《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地名。《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