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论唐虞初

出自:宋代·陈俊卿《林元美司户耕乐亭》

拼音:[gāo][lùn,lún][táng][yú][chū]

平仄:平平平平平

天地秘绝景,雅属幽人居。
卜筑俯清流,旷然心目舒。
岂惟水澄碧,山色佳有余。
凉风左右来,竹柏相扶疏。
亭中何所有,缥囊万卷书。
亭外何所有,青蒲映红蕖。
客来何所为,高论唐虞初
文字共发越,琴槊一以娱。
冬寒饱霜蟹,秋思多鲈鱼。
良田自种秫,酒瓮春浮蛆。
无事时痛饮,有时还荷锄。
试问田家乐,田家此乐无。

查看原文

注释

【高论】1.纵谈﹐纵论。 2.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的议论。 3.见解高明的议论。常用以称对方的言论的敬辞。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唐】

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啺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詩·,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叶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虞】

虞【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宮以安之。

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䘏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玉篇》有也,專也。

《正韻》慮也,測也。

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澤者謂之虞)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

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與㕦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直音》俗作虞。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