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旧堤东

出自:宋代·陈造《清明西湖再次韵》

拼音:[sū,sù][gōng][jiù][dī][dō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苏公旧堤东,增筑更千步。
右为萦回溪,夹以葱青树。
晴湖映碧山,诗客独多助。
醉乡赴新约,书痴悔前误。
况此好清明,清果随意具。
向来计追欢,几为阴雨沮。
今者成清游,仍免俗子污。
斜阳不无情,似恋花柳住。
春光念报答,襞笺须好句。
此笔付此人,游客半鸳鸯。

查看原文

字义

【苏】

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姓。《書·立政》司,封蘇國。

《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旧】

舊【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柩。《說文》鴟舊,舊留也。《徐曰》卽怪鴟也。

《廣韻》故也。《增韻》對新之稱。《詩·豳風》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左傳·僖二十八年》輿人誦,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羊傳·莊二十九年》新延廄者何。修舊也。

久也。《詩·大雅》於乎小子,告爾舊止。《箋》舊,久也。

《韻會》昔也,老宿也。

姓。漢上黨太守舊彊。

與柩同。《金史·蔡珪傳》燕靈王舊。舊,古柩字通用。

《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義同。

《集韻》許尤切,音休。與鵂同。

《韻補》叶巨己切,音技。《詩·大雅》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時音氏。《又》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叶上里。

叶巨寄切,音忌。《韋成詩》天子我監,登我三事。顧我傷墜,爵復我舊。

《管子·牧民篇》不恭祖舊,則孝弟不備。◎按唐韻正,舊音忌,則忌亦正音,非叶音。

叶去九切,音糗。《前漢·敘傳》三枿之起,本根旣朽。枯楊生華,曷惟其舊。

【堤】

堤【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

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

《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

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

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與隄通。《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