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以循吏称

出自:宋代·范成大《留简伯俊》

拼音:[guǒ][yǐ][xún][lì][chēng,chèn,chèng]

平仄:仄仄平仄平

我昔赋远游,万里无亲朋。
惟君同怀抱,相从共茵凭。
踰岭穿瘴茅,扪参倚枯藤。
随行一瓶钵,澹如云水僧。
火驰炎热场,见此玉壶冰。
东归常愧君,无力相引绳。
长材屈小邑,果以循吏称
岂不有荐墨,翩然支郡丞。
五溪在何许?水驶在崚嶒。
漫仕不择地,搏扶笑鲲鹏。
独有故意长,问疾访姜肱。
亹斖谈昨梦,一一记吾曾。
中年畏离别,况我雪鬅鬙。
此意君自解,少留对青灯。

查看原文

注释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果】

果【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與惈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集韻》《韻會》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唐韻》《集韻》《韻會》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通裸。《廣韻》赤體也。

《集韻》《韻會》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魯火切,音臝。《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循】

循【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

《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

《廣韻》善也。

《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正韻》循,摩也。《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註》循,謂摩循也。

撫循,慰安也。《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廣雅》述也。《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無所作爲曰因循。《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吏】

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說文》本作叓。

【称】

稱【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