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眼多眚

出自:宋代·陈造《次韵杨宰宿田家》

拼音:[pí][xū][yǎn][duō][shě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雪晓乌惊矫,无风叶自零。
人家住莽苍,径柏挺寒青。
千载犹归鹤,三生省病僧。
脾虚眼多眚,更比向来增。

查看原文

字义

【脾】

脾【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說文》土藏也。《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韻會》文子曰:脾爲風。《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釋名》脾,裨也。在胃下。脾助胃氣,主化穀也。《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可爲殽。《詩·大雅》嘉殽脾臄。《禮·內則》兔爲宛脾。《註》宛脾,聶而切之。

《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博雅》止也。《揚子·方言》鋪脾,止也。《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博雅》也。

邑名。《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註》脾洩,楚邑也。

《集韻》蒲街切,音牌。牛百葉。《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集韻》匹計切,音膍。盛肥也。

《五音集韻》履切,音匕。股也。

【虚】

虛【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眼】

眼【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香名。《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姓。見《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叶五建切,言去聲。《謝靈運·斤竹㵎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叶伊甸切,音宴。《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說文》本作。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眚】

眚【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

《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无眚。《釋文》子夏傳云:妖祥曰眚。馬云:災也。鄭云: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一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爲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

通作㾪,瘦謂之㾪。《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

通作省。詳省字註。

《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