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乾例榛梗

出自:宋代·陈造《题雍和堂》

拼音:[gǎo][qián,gān][lì][zhēn][gěng]

平仄:仄平仄平仄

元功播万有,洪纤各秀颖。
一或疵疠之,槁乾例榛梗
是身储至和,举世乏妙领。
粹然太丘裔,父子皆秀整。
学自付衣钵,刃不留綮肯。
文字长少苏,智趣大小耿。
悠然诗礼庭,翩度脊令影。
穆穆埙篪春,矫矫尘务屏。
会看蝉嫣去,滋味调九鼎。
彼哉夸毗子,肝胆作蛙黾。
斯焉世宗师,胡不日三请。

查看原文

注释

【榛梗】1.丛生的杂木。喻指荒僻之地。 2.阻碍,障碍。 3.谓隔阂﹑嫌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槁】

槁【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正字通》同槀。

【乾】

乾【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漧渠焉切,音虔。易卦名。《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馬飾曰連乾。《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姓。

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燥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說文》。

桑乾,河名。卽濕水。《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乾沒。《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韻補》叶渠巾切,音勤。《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叶經天切,音堅。《韓愈詩》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註》乾,花色不潤也。

【例】

例【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比也,類也,槩也。

凡例。《左傳序》發凡以言例。後魏張吾貴集諸生講左傳,義例無窮,學者奇之。

《集韻》力蘖切,音列。遮也。

【榛】

榛【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榛。《大雅》榛楛濟濟。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註》榛榛,梗穢貌。

《說文》栗。《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

《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釋文》古本作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註》榛樼同。

榛筓,婦人喪服。《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聚木曰榛。《淮南子·原道訓》木處榛巢,水居窟穴。

《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同。

叶渠年切,音近䖍。《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榛榛。衍平聲。

【梗】

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正韻》古杏切,音鯁。《說文》山枌楡,有朿,莢可爲蕪荑者。

病也。《詩·大雅》至今爲梗。

禦災曰梗。《周禮·天官》女祝以時招梗,禬禳以除疾殃。

《爾雅·釋詁》梗,正直也。

《揚子·方言》梗,略也。梗槩,大略也。

草木刺人爲梗。《張衡·西京賦》梗木爲之靡拉。

枝梗。《戰國策》桃梗土偶。

土梗,非眞物也。《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猛也。《方言》韓趙之閒曰梗。《淮南子·原道》鋤其强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