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过益昌城

出自:宋代·苏辙《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八宝峰亭》

拼音:[xī][guò,guō][yì][chāng][ché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昔过益昌城,莫登君子堂。
驾言念长道,未暇升崇冈。
今闻宝峰上,缥缈陵朝阳。
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
微云霭双剑,落日明故乡。
奔驰迹未安,山薮意自长。
漂摇万里外,手把新诗章。
宦游不忘归,何异鸟欲翔。
尘土污颜面,年华侵鬓霜。
何时首归路,所至聊彷徨。
樽俎逢故人,亭谢凝清光。
为我具斗酒,宿恨犹可偿。

查看原文

字义

【昔】

昔【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过】

過【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卦名。易大過,小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益】

益【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盈溢也。《莊子·列禦》有貌愿而益。

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以弘裕爲義。

《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草名。《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

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姓。《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昌】

昌【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倡。《說文》美言也。《爾雅·釋詁》昌,當也。《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傳》昌,當也。

《博雅》盛也。《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傳》國乃昌盛。

《詩·鄭風》子之昌兮。《傳》昌,盛壯貌。

《詩·齊風》猗嗟昌兮。《箋》昌,狡好貌。

《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物也。《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註》昌,蒲。本,菹也。

《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註》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居,以成天象。

《集韻》尺亮切,音唱。倡,或作昌。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