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未厌

出自:宋代·陈襄《送别探得南字》

拼音:[xī][hú][yóu][wèi][yàn]

平仄:平平平仄仄

谪宦情牢落,穷通理更谙。
读书间不废,事道古何惭。
昔喜邻州守,尝陪后乘骖。
西湖游未厌,北海饮方酣。
蹑屐登云峤,扪萝访竹庵。
鹭涛千顷雪,鹫岭万堆蓝。
姤遇时难,睽离岁忽三。
陪京方接轸,归省会同参。
士子文宗愈,朝廷礼问聃。
好留君左右,俄领郡东南。
岁旱钱仍贵,民饥命不堪。
下车宽赋役,露冕训田蚕。
画舸乘春别,新书卜日覃。
牙旗风发发,瑞节虎眈眈。
龙凤吴王国,烟霞古佛龛。
荷香轻泛浦,桂子静飘岚。
草泽行吟苦,兰陔奉养苦。
子文无愠色,夷甫足清谈。
物外冥天籁,樽前据石楠。
惟应怜旧尹,渔钓负江潭。

查看原文

注释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面积566平方千米。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有孤山和苏堤、白堤,将湖分成五部分。湖光山色,优美如画。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十景,近又增添新十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湖】

湖【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游】

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

《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

《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

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

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厌】

厭【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