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崒屼

出自:宋代·高似孙《小山耸桂》

拼音:[shān][zú,cuì][wù]

平仄:平平仄

桂树耸生兮山之幽,匽蹇布沪兮翠交流。
壑溪错互云崒霄,石戋戋兮溜鸣青。
鹤阴阴兮猿嗷嗷,攀援桂枝兮聊佳留。
聊佳留兮迟迟,讯有华兮东篱。
风景兮不可支,襟将舒兮孰怡。
碕兮曲,山崒屼
揽赜邃兮心恍惚。潏兮沕,
寥兮瑟,柽萝密丛灌盘纡兮杳藏日。
嶙峋鉴落兮蕫茏回复,榛七葐蒀兮葩华棻郁。
青萝素蔓兮功薇芜或毓,兕勇熊兮来啸来伏。
山中崊崊兮嵬嵬,泠兮济济。
蛩唧兮禽嘶,秋风兮自来。
攀桂枝兮聊须留。桂花开兮芙蓉寒,
桂花落兮芰荷乾。若人兮悲秋,
山中兮胡为不可留。

查看原文

注释

【崒屼】亦作"崪屼"。同"崒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崒】

崒【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慈卹切《集韻》《韻會》《正韻》昨律切,㕒。《疏》謂山巔之末,其峯巉巖也。《詩·小雅》山冢崒崩。《傳》崒,崔嵬也。《鮑昭·蕪城賦》崒若斷岸。

《唐韻》醉綏切《集韻》《類篇》遵綏切,音崔。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昨沒切,音捽。崒屼,山貌。《韻會》山危峻貌。《張衡·西京賦》嶐崛崔崒。或作崪。

《集韻》亦作卒。《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朱傳》卒,崔嵬也。謂山巔之末也。

《正字通》七醉切,音萃。《司馬相如·子虛賦》珍怪鳥獸,萬端鱗崒。叶上類。《註》言比次如魚鱗,崇積如高山,借二義擬其衆盛也。一說本作萃,鱗萃猶鱗集,賦之萃爲崒,猶詩之崒爲卒,其譌同也。《正字通》崒兼平、去、入三聲。字彙闕平聲,非。㕒,厜㕒。

【屼】

屼【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屼,山貌也。一曰禿山貌。《唐元結系樂府》山屹屼兮水淪漣。

五屼,山名,在犍爲郡。一山有五重,故名。《左思·蜀都賦》躡五屼之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