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箴王太尉

出自:宋代·刘克庄《题四贤像·魏处士》

拼音:[zēng,céng][zhēn][wáng,wàng][tài][wèi,yù]

平仄:平平平仄仄

曾箴王太尉,亦讽寇莱公。
无端两丞相,有愧一山翁。

查看原文

注释

【太尉】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后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曾】

曾【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箴】

箴【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斟。《說文》綴衣箴也。《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古者以石爲箴,所以刺病。《前漢·藝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湯火所施。《註》箴,所以刺病也。石謂砭石,卽石箴也。《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註》可以爲砥針治癰腫者。

規戒也。《書·盤庚》猶胥顧于箴言。《左傳·襄十四年》工誦箴諫。《前漢·揚雄傳贊》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註》九州之箴也。《玉海》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

姓。《風俗通》衞有大夫箴莊子。

《爾雅·釋器》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縳。

官名。《左傳·宣四年》子文孫箴尹克黃。《註》箴尹,官名。

魚名。《山海經》栒狀之山,水出焉,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啄如箴。

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草名。《神異經》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爲懶婦箴。《韻會補》一曰竹名。亦通作鴜。

《集韻》口減切,音槏。古斬切,音減。竹名也。

《韻會補》與鍼同。諸韻別出箴爲箴誡字。

通作針。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尉】

尉【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㷉《廣韻》於胃切《集韻》《韻會》《正韻》紆胃切,也,安也。

官名。《黃震曰》尉,古司官,至秦漢改今名。義取除姦,安良民也。《後漢·光武紀》廷尉,秦官,聽獄必質於朝廷,故曰廷尉。尉,平也。《史記·張釋之傳》今旣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百官志》太尉,秦官,掌軍事。《應劭曰》自上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

縣尉。《漢官儀》大縣兩尉,長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時,尉皆軍校爲之,建隆閒詔諸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下。

姓。鄭大夫尉止。

尉遲,複姓。

《集韻》於勿切,音鬱。《風俗通》火斗曰㷉。《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鬱。《正字通》尉本作,或書作㷉。俗从小作尉。慰安之慰亦借㷉。申繒用火,从小者,从火之譌。㷉斗作熨,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