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高官气如虎

出自:明代·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拼音:[zhōng,zhòng][zhāo,cháo][gāo][guān][qì][rú][hǔ]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长安城头夜二鼓,力士敲门称太府。
为道君王巡幸势,选取娇娥看歌舞。
应酬未得话从容,阶除早已人三五。
仓皇便欲将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平昔娇痴在母傍,黄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却向何处去,似堕渊海身茫茫。
四更未绝五更连,父母相随太府前。
顷刻回头同伴至,亦有爷娘各惨然。
虽同闾里不曾亲,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泪俱含未妆面,愁魂不附欲倾身。
天明却转双轮疾,送我城东坐官室。
生来虽在咸宁城,目中谁识京兆驿。
已看闺阁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数人不甚愁,问之乃是勾栏流。
平生谑浪轻去住,却说能观五凤楼。
望承恩宠心虽别,思到家乡泪亦流。
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车已道傍。
少小生离还死别,傍人见我空徬徨。
娇怜姊妹不得诀,父母送我浐水阳。
相看痛哭各舍去,此时欲断那有肠。
城里家家锦绣帘,我辈姿容岂独妍。
东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黄金名已落。
西家有女如玉莹,夜剪乌云晨不行。
我辈无钱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诀别。
渡河渡渭还渡汾,千山历尽雪纷纷。
江流山馆猿常哭,叶落邮亭雁屡闻。
自从堕地谁窥户,此际无家却望云。
迢迢千里还岁穷,大同才得到行宫。
常言朝见何曾见,深院萧萧尽日封。
当今天子说神武,时向三边乘六龙。
近时双跸驻榆塞,不知何日来云中。
转眼还成正月末,忽然大驾还沙漠。
见说天坛礼未修,还兼太庙春当禴。
京师暂欲驻鸾旗,属车还载蛾眉归。
却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龙颜真是稀。
宫中景色谁曾见,宫外杨花徒扑面。
有眼但识鸳鸯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凤舟时泛西海渚,采莲不唤如花女。
鸾驾常操内教场,何曾汤火试红妆。
茶饭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齿。
空有娼家色艺高,随人望幸亦徒劳。
宫花枉自羞妆面,御柳何人斗舞腰。
君王不御人转贱,尽日谁来问深院。
日给行粮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馔。
旁人见我入天阍,谓我将承帝主恩。
岂知流落还愁恨,荣宠何曾但泪痕。
妾家虽贫未甚贫,丝麻布帛亦遮身。
有时亦绣鸳鸯枕,翠线金针度一春。
一春鸾镜不停妆,机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银钗罗髻亦风光。
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许城东夫。
乘龙跨凤虽未必,并宿双栖亦不孤。
百年光景谁曾见,一旦荣华土不如。
当时同辈闻我说,珠泪人人落双颊。
亦有因缘与恩爱,谁无父母同家业。
可怜抛却入君门,九夏三秋那可言。
风雨苑深同白昼,星河楼浅共黄昏。
我曹岂是无倾国,闻道君王不重色。
宫禁幽深谁不知,踪迹民间颇堪测。
汉家多欲称武皇,玄宗好色闻李唐。
卫氏门前夸揖客,杨钊海内无三郎。
主上今来十四年,刘瑾朱宁并擅权。
往时势焰东厂盛,近日威名游击偏。
丘张谷马纷纷出,那有皇亲得向前。
又闻亲受于永戒,大荤不御思长年。
更宠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净超西天。
君王贱色分明是,那用当时诏旨传。
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
滔天罪恶思固宠,逢迎却乃进婵娟。
去年毡帐云钦取,狗马年来俱奉旨。
何曾竟有君王诏,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
闾里已教徒赤壁,闺闱还遣闭青春。
青春零落不须论,别有凄凉难具陈。
同来女伴元不少,一半已为泉下尘。
妾身虽在那常在,沟渠会见骨如银。
谁家愿作朝天户,此世空为堕地人。
中朝高官气如虎,朝廷有阙争拾补。
近时叩阙谏南巡,何不上书放宫女。
先朝罢殉有故事,万一官家肯相许。

查看原文

注释

【中朝】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官气】官僚作风:~十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朝】

朝【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朝鮮,國名。

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韻補》叶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叶蚩於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叶張流切。《韓愈·祭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叶株遇切。《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叶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旣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叶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相关诗句
万一官家肯相许 先朝罢殉有故事 何不上书放宫女 近时叩阙谏南巡 朝廷有阙争拾补 中朝高官气如虎 此世空为堕地人 谁家愿作朝天户 沟渠会见骨如银 妾身虽在那常在 一半已为泉下尘 同来女伴元不少 别有凄凉难具陈 青春零落不须论 闺闱还遣闭青春 闾里已教徒赤壁 灾祸年来何太频 自从陕西有斯人 此曹播弄常如此 何曾竟有君王诏 狗马年来俱奉旨 去年毡帐云钦取 逢迎却乃进婵娟 滔天罪恶思固宠 此事恐是兹人专 当时陕西有廖大 那用当时诏旨传 君王贱色分明是 似欲清净超西天 更宠番僧取活佛 大荤不御思长年 又闻亲受于永戒 那有皇亲得向前 丘张谷马纷纷出 近日威名游击偏 往时势焰东厂盛 刘瑾朱宁并擅权 主上今来十四年 杨钊海内无三郎 卫氏门前夸揖客 玄宗好色闻李唐 汉家多欲称武皇 踪迹民间颇堪测 宫禁幽深谁不知 闻道君王不重色 我曹岂是无倾国 星河楼浅共黄昏 风雨苑深同白昼 九夏三秋那可言 可怜抛却入君门 谁无父母同家业 亦有因缘与恩爱 珠泪人人落双颊 当时同辈闻我说 一旦荣华土不如 百年光景谁曾见 并宿双栖亦不孤 乘龙跨凤虽未必 去年才许城东夫 父母如同掌上珠 银钗罗髻亦风光 寒食清明邀等伴 机杼言忙苦不忙 一春鸾镜不停妆 翠线金针度一春 有时亦绣鸳鸯枕 丝麻布帛亦遮身 妾家虽贫未甚贫 荣宠何曾但泪痕 岂知流落还愁恨 谓我将承帝主恩 旁人见我入天阍 大官空有珍羞馔 日给行粮米半升 尽日谁来问深院 君王不御人转贱 御柳何人斗舞腰 宫花枉自羞妆面 随人望幸亦徒劳 空有娼家色艺高 不用明眸兼皓齿 茶饭每排新寺里 何曾汤火试红妆 鸾驾常操内教场 采莲不唤如花女 凤舟时泛西海渚 有身那到麒麟殿 有眼但识鸳鸯瓦 宫外杨花徒扑面 宫中景色谁曾见 欲近龙颜真是稀 却向豹房三四月 属车还载蛾眉归 京师暂欲驻鸾旗 还兼太庙春当禴 见说天坛礼未修 忽然大驾还沙漠 转眼还成正月末 不知何日来云中 近时双跸驻榆塞 时向三边乘六龙 当今天子说神武 深院萧萧尽日封 常言朝见何曾见 大同才得到行宫 迢迢千里还岁穷 此际无家却望云 自从堕地谁窥户 叶落邮亭雁屡闻 江流山馆猿常哭 千山历尽雪纷纷 渡河渡渭还渡汾 坐使芳年成诀别 我辈无钱兄弟劣 夜剪乌云晨不行 西家有女如玉莹 旦入黄金名已落 东家有女如花萼 我辈姿容岂独妍 城里家家锦绣帘 此时欲断那有肠 相看痛哭各舍去 父母送我浐水阳 娇怜姊妹不得诀 傍人见我空徬徨 少小生离还死别 翠幕油车已道傍 才言欲去去何忙 思到家乡泪亦流 望承恩宠心虽别 却说能观五凤楼 平生谑浪轻去住 问之乃是勾栏流 中有数人不甚愁 乍度昏朝似千日 已看闺阁隔重天 目中谁识京兆驿 生来虽在咸宁城 送我城东坐官室 天明却转双轮疾 愁魂不附欲倾身 清泪俱含未妆面 那得相逢及此辰 虽同闾里不曾亲 亦有爷娘各惨然 顷刻回头同伴至 父母相随太府前 四更未绝五更连 似堕渊海身茫茫 如今却向何处去 黄昏不敢出前房 平昔娇痴在母傍 那肯相留到天曙 仓皇便欲将我行 阶除早已人三五 应酬未得话从容 选取娇娥看歌舞 为道君王巡幸势 力士敲门称太府 长安城头夜二鼓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