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残况病欺

出自:明代·高启《哭临川公》

拼音:[shuāi,cuī][cán][kuàng][bìng][q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
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
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
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查看原文

注释

【衰残】1.犹衰老。 2.指衰老的人。 3.枯萎残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衰】

衰【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䙑。小也,減也,殺也。《類篇》浸微也。《韻會》弱也,耗也。

《集韻》初危切,音夂。《玉篇》等衰也。《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集韻》倉回切,音崔。《類篇》同縗,喪服也。《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

邑名。《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註》三者皆晉邑。

《集韻》蓑本字。《說文》艸雨衣。秦謂之萆。《詩·小雅》何衰何笠。《石經》作蓑。

《韻補》所類切,音帨。《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年滔滔而日遠兮,壽冉冉而愈衰。《說文》作。

【残】

殘【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音䏼。《說文》賊也。《詩·小雅》廢爲殘賊。《孟子》賊義者謂之殘。

《釋名》殘,踐也。踐使殘壞也。《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

《史記·樊噲傳》殘東垣。《註》謂多所殺傷也。

惡也。《書·泰誓》取彼凶殘。《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

放逐也,殺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揚子·方言》㨆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㨆爲殘。㨆音廩。或洛感反。

食餘也。《杜甫詩》殘杯與冷炙。

煑肉之名。《張協·七命》鷰臛羊殘。

殘缺也。《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專已守殘。《註》師古曰:專執已所偏見,苟守殘缺之文。

穿鑿傅會謂之蕞殘。《王充·論衡》蕞殘滿車,不成爲道。玉屑滿篋,不成爲寶。

惡罵曰殘罵。《揚子·方言》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貪暴吏曰殘吏。《後漢·明帝紀》殘吏放手。

五殘,星名。《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與戔通。《易·賁卦》束帛戔戔。《註》引子夏《易》束帛殘殘。

《魏志》辰韓名樂浪人爲阿殘。東方人名我爲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之人也。

膾殘,魚名。《皮日休詩》分明數得膾殘魚。

《高僧傳》明瓚禪師,性懶而食殘,號懶殘。

《韻補》叶財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賦》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諐。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夢溪筆談》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爲右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从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按殘義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記於此。

【况】

况【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

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音貺。《說文》寒水也。

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廣韻》修況,琴名。

姓。《蜀志》有況長寧。◎按佩觿集,况况況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集韻》或作湟。

古與兄通。

【病】

病【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廣韻》憂也。《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苦也。《書·呂》人極于病。《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恨也。《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困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註》病謂罪咎之。《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辱也。《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註》詬病,猶恥辱也。

短也。《晉語》公曰:舅所病也。《註》病,短也。

病,坊閒曹也。《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韻補》叶被旺切,音傍。《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欺】

欺【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自昧其心曰欺。《大學》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

欺,㨆也。《揚子·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㨆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㨆難厭也。今關西人呼打爲㨆,音廩,或洛感反。

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欺負。

欺與瞲同。《集韻》或作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