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叠连娟

出自:宋代·程公许《过眉山谒乡耆宿李八丈提刑》

拼音:[é][méi][dié][lián][juān]

平仄:平平平平平

忆昔下吴会,拜公古渝州。
别来忽星纪,不知几三为。
岂不愿舂粮,占乌渠渠屋。
良期苦难俪,千里劳远目。
公家难兄弟,与蜀关重轻。
峨眉叠连娟,石笋屹峥嵘。
维国有著龟,维士有司命。
并生天地间,受命独也正。
忧端日抢攘,世论滋软熟。
谁谓空谷远,有美人如玉。
我如南州橘,托根非不深。
逾淮恐成枳,望远劳我心。
鲐背发播然,齿颊探骨鲠。
跪履乞一言,书绅以自儆。
仙曹寄江干,吏隐适吾愿。
西轩馆梅友,怀老狸鼠觇。
坐令高世姿,不耐尘纲罥。
殷勤数问讯,余力稍营缮。
八窗虚明,孤标对老健。
伫立惨澹中,恍觉容采绚。
天风发奇芬,霜月泼冷艳。
官卑苟逃责,交淡日相见。
冻摇哦诗吻,坚作忍饥面。
痴顽信可怜,无取复奚羡。
村醪未必佳,苦味且耐晏。
洗{西戋}寿亲尊,春和元不欠。
勿与竞李场,恐为吾友玷。

查看原文

注释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连娟】1.弯曲而纤细。 2.纤弱;苗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峨】

峨【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

【眉】

眉【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姓。宋眉壽,明眉旭。

《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非。

【叠】

疊【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7画

《字彙》同。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娟】

娟【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於緣切《集韻》《韻會》縈緣切《正韻》縈圓切,音蜎。嬋娟,美好貌。《孟郊詩》蒿蔓轉嬌玉,菱荇咸嬋娟。

連娟,纖弱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美連娟以修嫮。

聯娟,微曲貌。《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

便娟,輕貌。《謝靈運·雪賦》初便娟于廊廡,末縈盈于帷席。

娟娟,幽遠貌。《杜甫詩》風含翠篠娟娟淨。

女名。《樂府·解題》周女娟,趙子夫人,河津吏之女。

麗娟,漢宮人,善唱回風曲。

《集韻》縈元切,音淵。女字。

《正韻》規淵切,音涓。媚也。

美好貌。通作嬽。或作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