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恐政成抛印绶

出自:宋代·杨亿《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拼音:[zhǐ,qí][kǒng][zhèng][chéng][pāo][yìn][shòu]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
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
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
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查看原文

注释

【印绶】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2.借指官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祇】

祇【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安也。《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大也。《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通作圻。《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恐】

恐【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說文》懼也。从心巩聲。《徐曰》恐,猶兇也。《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註》恐,所以懼惡也。《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

惶恐,灘名。《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今省作卂。俗从几,誤。

【政】

政【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正。《說文》正也。《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書·舜典》以齊七政。《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洪範》農用八政。《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姓。《廣韻》出姓苑。

《集韻》《韻會》諸盈切,音征。賦也。通作征。《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註》政,讀爲征。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說文》从攴作政。政字原从攴作。

【成】

成【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抛】

拋【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脬。《說文》棄也。《廣韻》擲也。

《唐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音砲。義同。

軍中以機發石曰拋車。《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紹軍中,呼曰霹靂車。《註》卽今拋車也。《唐書·高麗傳》李勣列拋車飛大石,所當輒潰。《集韻》別作。

《說文》或从手票聲。通用摽。詳摽字註。

《集韻》《韻會》《正韻》或作抱。詳抱字註。

【印】

印【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

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绶】

綬【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受。《說文》綬韍,維也。《玉篇》綬,組也,綸紱也。《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亦謂之璲。《後漢·輿服志》韍佩旣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

《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承呪切,音授。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