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遣馀年犹甲子

出自:宋代·陈造《赠相士潘翁二首》

拼音:[dàn][qiǎn][yú][nián][yóu][jiǎ][zǐ]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时镜里笑头颅,道我为官已近谀。
但遣馀年犹甲子,不妨绛老尚泥途。

查看原文

注释

【甲子】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参看〖干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但】

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

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遣】

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去演切《正韻》驅演切,音繾。《說文》縱也。《廣韻》送也。《儀禮·旣夕》書遣于策。《註》遣,猶送也。

《正韻》祛也,逐也,發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姜氏與子犯謀,醉而遣之。《前漢·孔光傳》遣歸故郡。

《廣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繾去聲。《廣韻》人臣賜車馬曰遣車。《正韻》將葬而祭曰遣奠。旣祭,乃包牲體,載之以車,隨柩而行,曰遣車。《禮·檀弓》遣車一乗。《註》人臣賜車馬者,乃得有遣車。

【馀】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甲】

甲【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甲帳,殿也。

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蟲介曰甲。

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