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流支打齿缺

出自:宋代·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

拼音:[gāng][bèi,pī][liú][zhī][dǎ,dá][chǐ][quē]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西天人不会唐言,端坐巍巍少室前。
刚被流支打齿缺,至今有理不能宣。

查看原文

字义

【刚】

剛【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岡。《說文》彊斷也。从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作㓻。《史記·樂書》而民㓻毅。

【被】

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皮彼切《集韻》《韻會》部靡切,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詩·大雅》天被爾祿。《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及也。《書·堯典》光被四表。

表也。《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具也。《戰國策》械器被具。

帶也。《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加也。《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把中也。《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負也。《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韻會》攀糜切,音披。《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古今人表》被衣,人名。《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姓。《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支】

支【卯集下】【支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

《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

《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註》支,猶計也。

《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註》支離,分散也。

《玉篇》載充也。

《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註》焉支山,在丹州。

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姓。《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註》今爲縣在遼西。

《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打】

打【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擊也。从手丁聲。《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註》謂捶打。音頂。

《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白打,毬采名。《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讀與等近。義同。

《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齿】

齒【亥集下】【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

《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

年也。

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疏》禮記文王世子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然則齒是年之別名,人以年齒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爲齒,故云齒列也。《左傳·昭元年》使后子與子干齒。《杜註》以年齒高下而坐。

《禮·曲禮》齒路馬有誅。《疏》論量君馬歲數,亦被責罰,皆廣敬也。

類也。《管子·弟子職》同嗛以齒。《註》齒,類也。謂食盡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

《廣韻》錄也。

金齒,地名。

魚齒,山名。在潁川郡。見《後漢·郡國志》。

鑿齒,獸名。《揚雄·長楊賦》鑿齒之徒。《註》獸齒似鑿,能食人。

羊齒,草名。《爾雅·釋草》緜馬羊齒。《郭註》草細葉,葉羅生而毛,似羊齒,今江東呼爲雁齒。

黑齒,外國姓。

鑿齒,人名。《山海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郭註》鑿齒,人齒如鑿,長五六寸,因以爲名。

習鑿齒,晉人名。

《集韻》稱拯切,稱上聲。齒也。

【缺】

缺【未集中】【缶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闋。《說文》器破也。《玉篇》虧也,破也。《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缺之倒景兮。《註》列缺,天閃也。

《廣雅》缺,去也。《篇海》少也,毀也,玷也。

《廣韻》《集韻》《韻會》傾雪切。義同。

《集韻》犬橤切,音頍。卷幘也。結項中爲四綴,所以固冠者。《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

《集韻》窺絹切,音決。《佩觿》干祿字書以缺字从垂旁,其不典有如此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