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圜劲势无欹侧

出自:宋代·孔武仲《龟石》

拼音:[huán,yuán][huán,yuán][jìn,jìng][shì][wú][qī][cè,zè,zhāi]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川汹汹经南国,匹练横托半天碧。
洪澜巨浪之中央,忽见颓嵬太古石。
此石由来几许时,混元一气初开辟。
神功割破混沌胎,划落半空随霹雳。
非鼋非鳌不可辩,有若神龟见踪迹。
精刚不待娲皇练,浑朴宁从巨灵擘。
我知神物本天性,推移运转非人力。
当时大禹走天下,驱至九江为纳锡。
万牛攒车载不动,铁轴峥嵘自堆积。
秦皇鞭山移四海,怒视不能移咫尺。
至今独立犹惊人,地志山经不能测。
千灵万状谁复知。一片坚顽粗可识。
昂头突出翠涛中,跪足横蹯九泉脉,
当心一搭莓苔黑。渊潜不见曳尾状,
日烁犹惊负图色。青髯剥落向何处,
秋草绥绥晨露滴。劲健曾支玉女床,
孄斑似点乖龙额。渔翁未网先自骇,
灵蓍欲伏安可得。鼋鼍缩首不敢近,
暇蟆巡行夜战惕。岁冬大寒百圣伏,
圜圜劲势无欹侧。风磨霜练无日休,
发鬓皴痛成兆坼。负才不免刳肠累,
至珍惟籍天公惜。灼以炎皇之火精,
寡以少昊之金液。神鑽鬼卜不见形,
阴阳造化无遗策。大哉龟者物之精,
岁久已化为真形。有时月黑无人夜,
绕岸光芒芒自生。下骇深潭怪蜃窟,
上应中天玄武星。万众森森下相向,
来决吉凶真伪情。奸狐妖鼠已破胆。
山魑野魅见亦惊。波神吞气不敢喘,
四面长漪铺席平。吾闻溪老记往岁,
半夜风雨来冥冥。剨然曳转大潭左,
百里震惊如雷霆。妒憎摧折虽万状,
崔嵬孤高终自灵。吁哉天地至奇物,
何为流落于江城。铜马犹闻标汉殿,
神羊昔亦驯尧廷。便当推置玉堂上,
古貌岌岌无欹倾。奸臣猾豎作狐媚,
见之頳面先吞声。凶荒水旱必可卜,
仓卒变怪皆先明。匈奴丧魄万里外,
慉缩不敢窥天兵。龟乎龟乎用不用,
壮士与尔同死生。

查看原文

注释

【劲势】谓强而有力的态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圜】

圜【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王權切。《集韻》于權切。與圓同。《說文》天體也,全也,周也。《易·說卦》乾爲天,爲圜。《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圜者中規,方者中矩。《又》規之以眡其圜也。《禮·深衣》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

《前漢·梅福傳》高祖從䛫如轉圜。《註》與圓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圜鍾,爲宮。《註》圜鐘,夾鐘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註》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取自然之丘,圜者應天圜也。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取方丘,水中不可以設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圜法,錢也。《前漢·食貨志》齊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

《周禮·地官·比長》以圜土納之。《註》圜土,獄城也。獄必圜者,規主仁,以仁心求其情,古之治獄,閔於出之。《又》司圜掌收敎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焉,任之以事,而收敎之。《疏》收敎者,謂入圜土,見收使困苦攺悔。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繞也,圍也。《賈誼·治安策》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註》驚視也。《通鑑》漢明帝幸辟雍,冠帶縉紳之徒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人。

圜陽,縣名。見前圁字註。

【劲】

勁【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居正切《集韻》《韻會》堅正切《正韻》居慶切,頸去聲。《說文》强也。从力,巠聲。《廣韻》健也。《增韻》堅也,遒也。《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

《正韻》亦作繕。《禮·曲禮》急繕其怒。

【势】

勢【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說文》盛權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勢。

《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

《增韻》氣燄也。《書·君》毋倚勢作威。

《韻會》外腎爲勢。宮,男子割勢。

《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欹】

欹【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侧】

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㳁。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

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

《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

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

側生,茘支名。

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

《聘禮》公側授宰玉。

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

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

相关诗句
壮士与尔同死生 龟乎龟乎用不用 慉缩不敢窥天兵 匈奴丧魄万里外 仓卒变怪皆先明 凶荒水旱必可卜 见之頳面先吞声 奸臣猾豎作狐媚 古貌岌岌无欹倾 便当推置玉堂上 神羊昔亦驯尧廷 铜马犹闻标汉殿 何为流落于江城 吁哉天地至奇物 崔嵬孤高终自灵 妒憎摧折虽万状 百里震惊如雷霆 剨然曳转大潭左 半夜风雨来冥冥 吾闻溪老记往岁 四面长漪铺席平 波神吞气不敢喘 山魑野魅见亦惊 奸狐妖鼠已破胆 来决吉凶真伪情 万众森森下相向 上应中天玄武星 下骇深潭怪蜃窟 绕岸光芒芒自生 有时月黑无人夜 岁久已化为真形 大哉龟者物之精 阴阳造化无遗策 神鑽鬼卜不见形 寡以少昊之金液 灼以炎皇之火精 至珍惟籍天公惜 负才不免刳肠累 发鬓皴痛成兆坼 风磨霜练无日休 圜圜劲势无欹侧 岁冬大寒百圣伏 暇蟆巡行夜战惕 鼋鼍缩首不敢近 灵蓍欲伏安可得 渔翁未网先自骇 孄斑似点乖龙额 劲健曾支玉女床 秋草绥绥晨露滴 青髯剥落向何处 日烁犹惊负图色 渊潜不见曳尾状 当心一搭莓苔黑 跪足横蹯九泉脉 昂头突出翠涛中 一片坚顽粗可识 千灵万状谁复知 地志山经不能测 至今独立犹惊人 怒视不能移咫尺 秦皇鞭山移四海 铁轴峥嵘自堆积 万牛攒车载不动 驱至九江为纳锡 当时大禹走天下 推移运转非人力 我知神物本天性 浑朴宁从巨灵擘 精刚不待娲皇练 有若神龟见踪迹 非鼋非鳌不可辩 划落半空随霹雳 神功割破混沌胎 混元一气初开辟 此石由来几许时 忽见颓嵬太古石 洪澜巨浪之中央 匹练横托半天碧 平川汹汹经南国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