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岐头霸陵岸

出自:元代·田锡《华清宫词》

拼音:[cháng,zhǎng][lè,yuè,yào,lào][qí][tóu,tou][bà][líng][à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绣岭葱茏浮瑞气,云楼霭阙明珠翠。
禁城缘岭连九天,一片笙歌如鼎沸。
我恐紫麟丹凤洲,移於近甸资宸游。
东将太华为城雉,北以渭川为御沟。
又疑西王开月圃,白云仙都紫云府。
碧瑶新宫初搆成,借与明皇自为主。
开元之末天宝初,天下太平方晏如。
万几多暇频游宴,青门道上驰銮舆。
长乐岐头霸陵岸,新丰市井骊山畔。
百里烟波锦绣明,宝马香车若珠贯。
宫中汤泉瑟瑟文,潺湲长以兰麝薰。
白玉莲花蹙飞浪,珠堂绣殿温如春。
贵妃承恩貌倾国,三千宫女朝霞饰。
谢家有女名阿蛮,歌舞织柔柳无力。
频唤入宫恩宠厚,金粟臂钚颁赐得。
秋来岭上霜月明,光照组练金吾兵。
槐烟柳露咽宫漏,玉笛一轰岩壑惊。
春来岭下春波绿,夜听琵琶将理曲。
幽因轻拢慢撚声,鸾皇引雏啄珠玉。
尝记乘舆避暑时,御衣轻似红蕖丝。
翠辇将游石渠寺,探得姚崇乘小驷。
往来绿树影中行,清凉适称逍遥意。
荔支颜色燕脂红,生於南海烟瘴中。
南海地遥一万里,使臣日贡华清宫。
六宫每从鸾舆到,遗珠落翠长安道。
百司既奉玉乘归,汤宫横锁黄金扉。
门戈陛戟皆绣衣,朝钟暮鼓含清辉,
参差天上朝元阁,往往紫烟飞皓鹤。
至今碧落星宿繁,犹似当时挂珠箔。

查看原文

注释

【长乐】1.永久快乐。 2.指长乐宫。 3.用以泛指宫殿。 4.见"长乐坡"。
【霸陵】即灞陵。汉文帝陵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乐】

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岐】

岐【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跂。《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

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路岐也。《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常支切,音坻。山名。

渠羈切,音奇。地名。

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集韻》本作。《韻會》或作歧。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霸】

霸【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音拍。《說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聲。《增韻》月體黑者謂之霸。《玉篇》今作魄。《書·武成·旁死魄釋文》魄,普白反。《說文》作霸,匹革反。《前漢·律歷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旣旁生霸。《師古曰》霸,古與魄同。《韻會補》歐陽曰:俗从西作覇,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莊。《疏》伯者,長也。言爲諸侯之長也。鄭康成云: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史記·項羽紀》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按毛氏曰:五伯之伯讀曰霸。伯者,取牧伯長諸侯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別之。

周伯琦曰:今俗以爲王霸字,而月霸乃用字,非本義。王霸當借用伯字,月魄當用霸字,其義始正。

《集韻》一曰月始生也。

州名。《韻會》秦上谷郡地,唐置霸州,五代周攺莫州。

霸陵,漢縣名,屬京兆尹,故芷陽,文帝更名,見《前漢·地理志》。

水名。《前漢·地理志註》霸水,出藍田谷,北入渭。師古曰:兹水秦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史記·項羽紀》沛公軍霸上。

姓。《韻會》益州耆壽傳有霸栩。

叶搏故切,音布。《劉歆·列女贊》非刺虞丘,蔽賢之路。楚莊用焉,功業遂霸。

叶補過切,音播。《韋孟·諷諫詩》興國救顚,孰違悔過。追思黃髮,秦繆以霸。

【陵】

陵【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夌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

《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

《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玉篇》慄也。

馳也。

草名。《爾雅·釋草》苕,陵苕。《註》一名陵時。

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註》峻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姓。《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叶力中切,音隆。《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叶落胡切,音盧。《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與鯪同。《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與凌通。《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玉篇》或作天子傳》作䧙。

【岸】

岸【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

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

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