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千般乐

出自:宋代·邵雍《每度过东街》

拼音:[wǒ][yǒu,yòu][qiān][bān][lè,yuè,yào,lào]

平仄:仄仄平平仄

每度过东街,东街怨暮来。
只知闲说话,那觉太开怀。
我有千般乐,人无一点猜。
半醺欢喜酒,未晚未成回。

查看原文

注释

【千般】多种多样。
【般乐】1.大肆作乐。 2.玩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般】

般【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說文》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

《廣韻》般運。《集韻》移也。

《集韻》數別之名。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與班同。《爾雅·釋言》般,還也。《疏》般,還反也。《前漢·趙充國傳》明主般師罷兵。《註》鄧展曰:般,音班。班,還也。

《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鄕兮。《註》般,音班。般,反也。

分也,賜也。《揚子·太經》建侯開國,渙爵般秩。

布也。《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般與班同。布也。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公輸般。《張衡·西京賦》命般爾之巧匠。《註》般,魯般。魯哀公時巧人。

與班同。《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註》般臂,前脛般般然也。《周禮·天官·內饔註》般臂,臂毛有文。

獸名。《揚雄·羽獵賦》屨般首。《註》屨,謂以足蹈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般般之獸,樂我君囿。《註》謂騶虞也。

《廣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音盤。《玉篇》大船也。

與盤同。盤庚。《周語》作般庚。

《博雅》般桓,不進也。

般還。《禮·投壷》主人般還曰辟。《疏》主人見賓之拜,乃般曲折還,謂賓曰:今辟而不敢受。亦作般旋。《抱朴子·廣譬卷》般旋之儀,見憎於祼踞之鄕。

《爾雅·釋詁》般,樂也。《疏》般者,遊樂也。《揚子·太賦》惟般逸之無斁兮。

《博雅》般,行也。《又》任也。

與槃同。《莊子·田子方》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註》般,字又作槃。般礴,謂其坐也。

《詩·周頌》篇名。

地名。《前漢·地理志》濟南郡般陽縣。

水名。《山海經》沂山,般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與鞶同。《穀梁傳·桓三年》諸母般申之曰:謹愼從爾父母之言。《註》般,囊也。所以盛朝夕所須,以備舅姑之用。《疏》男子般革,婦人般絲,所以盛帨巾之屬,爲謹敬也。

與磐同。《前漢·郊祀志》乾稱飛龍,鴻斬于般。《註》孟康曰:般,水涯堆也。師古曰:般,山石之安者。

《集韻》《韻會》補滿切,音粄。漢縣名。今在齊州地。《前漢·地理志》平原般縣。《註》韋音逋坦反。師古曰:爾雅,九河一曰鉤般。郭璞云:水曲如鉤,流般桓也。然今其土俗如韋音。

《集韻》一曰面平貌。

《正字通》音缽。梵言般若,華言智慧。若,音惹。

蒲先切,音駢。《張衡·西京賦》蚩尤秉鉞,奮鬣被般。禁禦不若,以知神姦。魑魅罔兩,莫能逢旃。

【乐】

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