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论药品

出自:宋代·梅尧臣《次韵和吴正仲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

拼音:[zhāo,cháo][xī][lùn,lún][yào][pǐn]

平仄:平平平仄仄

我念仲氏疾,走毂不暇膏。
久处田园闲,风日惯犯冒。
暮过春谷溪,亭长或前劳。
乃心在手足,岂得事请造。
邑僚相哀怜,曾未曰简傲。
朝夕论药品,况是素所好。
颇能识精麤,固靡穷突奥。
吾亲日倚户,西首只待报。
不知羸苶剧,饮饵须谕导。
既平忧已宽,胜境思一到。
原田经秋霖,步履畏宿潦。
山中趣多幽,松下净不扫。
言归尚泥涂,云绽喜暂曝。
还将奉谈笑,近已逢问耗。
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
酒壶及霜蟹,致酿知谈操。
岂同里中俗,唯罪往不告。
醉来夜挥毫,明月为绝倒。

查看原文

注释

【朝夕】1.早晨和晩上。 2.谓早晩朝见。 3.犹言从早到晩﹐整天。形容长时间。 4.犹言一朝一夕。形容短时间。 5.时时﹐经常。 6.指时日﹐光阴。 7.指度日之需。 8.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 9.古代测日影以定方向的仪器。朝夕(zhāo-) : 1.早晨和晚上:朝夕不相及。 2.指时日、光阴:只争朝夕。 3.从早到晚;整天:朝夕相处。 4.副词。时时;经常:朝夕聆听教诲。
【药品】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朝】

朝【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朝鮮,國名。

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韻補》叶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叶蚩於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叶張流切。《韓愈·祭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叶株遇切。《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叶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旣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叶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夕】

夕【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

曹夕之山。

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說文》从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药】

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品】

品【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丕飮切《集韻》《韻會》丕錦切,匹上聲。《說文》衆庶也。《廣韻》類也。《易·乾卦》品物流形。《疏》品類之物,流布成形。

《書·舜典》五品不遜。《疏》品爲品秩,一家之內,尊之差,卽父母兄弟子是也。

《增韻》物件曰品。《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疏》鄭元以爲金三品者,銅三色也。《易·巽卦》田獲三品。《註》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充君之庖。《禮·禮器》薦不美多品。

《少儀》問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疏》品味者,殽饌也。《周禮·天官·膳夫》品嘗食。《註》品者,每物皆嘗之,道尊者也。

《韻會》品格也。《禮·檀弓》品節斯,斯之謂禮。《疏》品,階格也,節制斷也。

《玉篇》齊也。《周語》品其百籩。

同也。《前漢·李尋傳》百里爲品。《註》孟康曰:品,同也,言百里內數度同也。

《玉篇》官品。《周語》外官不過九品。《註》九卿也。

《廣韻》式也,法也。

《廣韻》二口則生訟,三口乃能品量。

官名。《正字通》唐宦官曰品官。

《廣韻》姓也。出何氏姓苑。《正字通》明有品嵒。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予乗馹,會師于臨品。

《前漢·西域傳》戎盧國王治品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