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茎擎白液

出自:明代·宋濂《忆与刘伯温章三益叶景渊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

拼音:[jīn][jīng][qíng][bái][yè]

平仄:平平平平仄

我歌何太苦,触事增百忧。
忆离溪上舍,久客城东楼。
钩经语衮衮,舞剑光油油。
五穷作奇祟,六凿为深仇。
昏眸眩翳镜,秋骨束算筹。
取憎鬼亦唾,出谒人谁谋。
有美济时彦,来自处士州。
金茎擎白液,玉瓒含黄流。
长山同蹑楼,严濑仍维舟。
雨花掠篷走,风蒲向人愁。
冒险前至歙,计程几经邮。
盘涡结唇穴,欹石排蛇矛。
暗陵走魑魅,灌木啼鸺禋。
川尽青逗晓,城新白凝秋。
贤躅访阙里,仙踪索浮丘。
乌聊就神卜,绮席征童讴。
颍滨所谪宦,绩溪倚荒陬。
丛祠尚赑屃,苔碣犹蛟蚪。
摩挲未及读,行迈焉能留。
随山转荦确,满目只梧楸。
淳原当日盛,杰观连云稠。
兵余有遗构,星分如碎裘。
徘徊望泾邑,迤逦驱晨裛。
狭径横黑辗,荒茅飞白球。
聚落耿寒磷,原田巢秃鹙。
百里一庐舍,平沙千髑髅。
穴塍支爨鼎,掬溪咽干糇。
天才或吊白,诗衲还逢休。
感慨每东望,盘回且西游。
层楼眺叠嶂,汇水寻宛句。
红线毯方软,木瓜酝新篘。
风流忆江谢,文藻胜枚邹。
落日惨平楚,悲风吟古湫。
三湖渺空阔,一棹成穷搜。
苍茫日月浴,震荡乾坤浮。
水落近成浦,沙屯远为洲。
网师出文鳜,墨客嘲轻鸥。
涂经华林岸,地接秦淮沟。
穷塔屹天秀,列廛布城周。
河山互联络,龙虎相雄遒。
郁葱金焰发,潋滟虹光抽。
烟霞压台殿,剑舄集公侯。
泮宫共一榻,江树闻鸣鸠。
钟阜足游衍,龙湾更夷犹。
谈锋述王霸,政柄分嬴刘。
淬文砺戈戟,博古陈罍卣。
合庖集鱼雁,响屐锵琅球。
桂窗足每跣,花日首多囚。
赌棋或握筭,斗酒恒投钩。
下关避沉酗,抵掌争嘲咻。
一旦分客袂,三年感灯篝。
剖符洪都郡,瞻云苍岭头。
晨星遂落落,宵梦长悠悠。
怀生悯契阔,悼死隔明幽。
恶怀不可抑,衰涕何能收。
牛鼎伤折足,羽旌恨无斿。
此生几冠屦,两间寄蜉蝣。
宣尼嗟逝水,漆园叹悬疣。
天德在所务,人役将焉酬。
矧当肃秋气,正值酣商飕。
紫螫饱丹液,黄鞠苞金瓯。
得酒且自喜,锢情欲谁仇。
床头有《周易》,归去推刚柔。

查看原文

注释

【金茎】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白液】1.水银。 2.白色浆汁。 3.玉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茎】

莖【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六書正譌》別作䪫,非。

【擎】

擎【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鯨。舉也,拓也,持高也。《杜甫詩》書從稚子擎。

《廣韻》《集韻》《韻會》渠映切《正韻》具映切,音競。義同。本作擎。或作㢣。亦作擏。擎原字从攴不从攵作。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液】

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氣液也。《字林》液,汁也。

淫液,謂音連延不絕之意。《禮·樂記》咏嘆之,淫液之。

姓。《急就篇》有液容調。

與掖通。《前漢·王莽傳》液庭尉媵未充。

《集韻》施隻切。音釋。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爲弓,冬析幹而春液角。《註》液讀爲醳。《疏》醳酒之醳,亦漬液之義。

解散也。《文子·上仁篇》渙乎其若水之液。

《韻補》叶弋灼切,音龠。《左思·蜀都賦》黍稷油油,稉稻漠漠。指渠口以爲雲門,灑彪池而爲陸澤。雖星畢之滂沱,曾未齊其膏液。澤音託。

相关诗句
归去推刚柔 床头有《周易》 锢情欲谁仇 得酒且自喜 黄鞠苞金瓯 紫螫饱丹液 正值酣商飕 矧当肃秋气 人役将焉酬 天德在所务 漆园叹悬疣 宣尼嗟逝水 两间寄蜉蝣 此生几冠屦 羽旌恨无斿 牛鼎伤折足 衰涕何能收 恶怀不可抑 悼死隔明幽 怀生悯契阔 宵梦长悠悠 晨星遂落落 瞻云苍岭头 剖符洪都郡 三年感灯篝 一旦分客袂 抵掌争嘲咻 下关避沉酗 斗酒恒投钩 赌棋或握筭 花日首多囚 桂窗足每跣 响屐锵琅球 合庖集鱼雁 博古陈罍卣 淬文砺戈戟 政柄分嬴刘 谈锋述王霸 龙湾更夷犹 钟阜足游衍 江树闻鸣鸠 泮宫共一榻 剑舄集公侯 烟霞压台殿 潋滟虹光抽 郁葱金焰发 龙虎相雄遒 河山互联络 列廛布城周 穷塔屹天秀 地接秦淮沟 涂经华林岸 墨客嘲轻鸥 网师出文鳜 沙屯远为洲 水落近成浦 震荡乾坤浮 苍茫日月浴 一棹成穷搜 三湖渺空阔 悲风吟古湫 落日惨平楚 文藻胜枚邹 风流忆江谢 木瓜酝新篘 红线毯方软 汇水寻宛句 层楼眺叠嶂 盘回且西游 感慨每东望 诗衲还逢休 天才或吊白 掬溪咽干糇 穴塍支爨鼎 平沙千髑髅 百里一庐舍 原田巢秃鹙 聚落耿寒磷 荒茅飞白球 狭径横黑辗 迤逦驱晨裛 徘徊望泾邑 星分如碎裘 兵余有遗构 杰观连云稠 淳原当日盛 满目只梧楸 随山转荦确 行迈焉能留 摩挲未及读 苔碣犹蛟蚪 丛祠尚赑屃 绩溪倚荒陬 颍滨所谪宦 绮席征童讴 乌聊就神卜 仙踪索浮丘 贤躅访阙里 城新白凝秋 川尽青逗晓 灌木啼鸺禋 暗陵走魑魅 欹石排蛇矛 盘涡结唇穴 计程几经邮 冒险前至歙 风蒲向人愁 雨花掠篷走 严濑仍维舟 长山同蹑楼 玉瓒含黄流 金茎擎白液 来自处士州 有美济时彦 出谒人谁谋 取憎鬼亦唾 秋骨束算筹 昏眸眩翳镜 六凿为深仇 五穷作奇祟 舞剑光油油 钩经语衮衮 久客城东楼 忆离溪上舍 触事增百忧 我歌何太苦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