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声闲止老居上

出自:宋代·赵蕃《雪中用俞克晦丈公择唱酬之韵呈克晦》

拼音:[jì][shēng][xián][zhǐ][lǎo][jū][shàng,shǎ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幽雀徐行破绿苔,不嫌寂静肯频来。
款门不是才因竹,琢句何妨更有梅。
要人和灞桥冲雪,恐成剡曲棹舟回。
寄声闲止老居上,好对春风酌冻醅。

查看原文

注释

【寄声】托人传话。
【闲止】1.亦作"闲止"。 2.闲处。 3.闲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闲】

閑【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閒。《說文》闌也。从門,中有木。《徐曰》閑,猶闌也。以木歫門也。會意。《廣韻》防也,禦也,法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家人》閑有家。《疏》正義曰:治家之道在初,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

《書·畢命》雖收放心,閑之維艱。

《廣韻》大也。《詩·商頌》旅楹有閑。《疏》列其楹,有閑然而大。

《詩·魏風》桑者閑閑兮。《傳》閑閑然,男女無別往來之貌。

《爾雅·釋詁》習也。《詩·秦風》遊于北園,四馬旣閑。《傳》閑,習也。

《禮·經解》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

《韻會》馬闌也。《前漢·百官公卿表》龍馬閑駒。《註》閑闌,養馬之所也。故曰閑駒。《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註》每廐爲一閑。《左傳·成十八年註》每廐爲一閑,閑有二百一十六匹。

《周禮·夏官·虎賁氏》舎則守王閑。《註》閑,梐枑。《疏》閑與梐枑,皆禁衞之物也。

閡也。《易·大畜》日閑輿衞。《註》閑,閡也。衞,護也。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輿雖遇閑,而故衞也。《疏》進得其時,涉難無患,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乃是防衞見護,故曰閑輿衞也。

動搖也。《詩·大雅》臨衝閑閑。《傳》閑閑,動搖也。

《荀子·勸學篇》多見曰閑。

《博雅》閑,遮也。

《韻補》叶音賢。《曹植·王粲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何道不洽,何藝不閑。《正字通》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潘岳閒居賦,淸敞閑,本作閒,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字彙引入閑註,譌誤與韻補同。正韻十刪閒註:俗作閑。分閒、閑爲二。閑註,闌也,習也。

訓散也,宂也,暇也。亦作嫺。嫺註:通作閑。合閒閑爲一,自相矛盾。閑習之閑或借嫺,防閑、馬閑,古今未有攺从嫺者,汎云閑亦作嫺,尤非。

【止】

止【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

《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註》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註》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居】

居【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㞐㝒《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車。《說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

《廣韻》安也。《書·盤庚》奠厥攸居。《禮·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書·舜典》五宅三居。《註》三居,謂周之夷服,鎮服,蕃服也。

坐也。《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積也,蓄也。《書·皋陶謨》懋遷有無化居。《註》化,易也。謂交易其所居積也。

《史記·平準書》富商穀百數,廢居,居邑。《徐廣註》廢居,貯蓄之名。有所廢,有所蓄,言乗時射利也。

止也。《禮·月令》季秋行春令,師興不居。《疏》不休止也。

海鳥曰爰居。《魯語》爰居止於魯東門外。

姓。漢居般,封宋城侯。

《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基。語助辭。《禮·檀弓》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註》怪之之辭,猶言何故也。一說何居,猶言此義何處。居讀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韻》通作其。

叶居御切,音據。《詩·召南》惟鳩居之。叶下御。《唐風》無巳太康,職思其居。叶下瞿。瞿去聲。○按《說文》居,一訓蹲。《長箋》以凥爲凥處,居爲蹲踞。《韻會》《正韻》收入御韻,引《詩》居居懷惡,不相親比,是居有倨音。《正字通》云:蹲踞通作倨。居止,居處,與蹲踞,貴倨,从經史分見可也。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