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无一可相关

出自:宋代·宋伯仁《无事》

拼音:[chén][xiāo][wú][yī][kě,kè][xiāng,xiàng][guān]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日日溪头看好山,尘嚣无一可相关
梅花未必能如我,花谢花开未得閒。

查看原文

注释

【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
【相关】1.彼此关连;互相牵涉。 2.互相关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嚣】

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音枵。《說文》聲也,气出頭上。从㗊从頁。頁,首也。《玉篇》喧譁也。《集韻》聲也。《左傳·昭三年》湫隘囂塵。《釋文》囂,許嬌反,一音五高反。《詩·小雅》選徒囂囂。《傳》囂囂,聲也。《釋文》囂,五刀反,亦許驕反。

《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註》囂囂,自得無欲之貌。

人名。《史記·黃帝紀》嫘祖生二子,其一曰囂,是爲靑陽。

《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義同。《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註》察囂譁者。《釋文》囂,五羔反。

《詩·小雅》讒口囂囂。《箋》囂囂,衆多貌。《釋文》五刀反,韓詩作嗸嗸。《前漢·董仲舒傳》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註》師古曰:與嗸同。

《詩·小雅》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囂囂猶嗸嗸也。《釋文》囂,五刀反。

《字彙》山凹之地曰囂。《梁宣帝七山寺賦》神囂嵒嵒而特立。

鳥名。《山海經》梁渠之山有鳥,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

獸名。《山海經》羭次之山有獸,狀如禺,長臂善投,名曰囂。

水名。《山海經》嶓冢之山,囂水出焉。

山名。《山海經》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隂多玉。

《集韻》地名。通作隞敖。詳前嚻字註。○按《經傳》《釋文》囂多讀敖,惟《小雅》車攻及《左傳·昭三年》《釋文》兼敖枵二音。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关】

關【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

《玉篇》扃也。《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關津。《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聮門市。《註》界上之門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墓門也。《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註》關,墓門也。

《集韻》通也。《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韻會》關,所以閉也。《楚辭·招魂》虎豹九關。《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博雅》驛也。

塞也。

《正韻》戾機也。

聮絡也。

涉也。《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註》關,涉也。

由也。《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註》關,由也。

穿也。《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疏》關,穿也。

三關。《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關藏。《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關脉。《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註》脉經云: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后尺前名曰關。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關孔。《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以柄關孔。

《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按關卽索字意。

《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正韻》關白也。《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正字通》閒關,車也。

《正字通》關關,鳥鳴聲。《詩·周南》關關雎鳩。《傳》關關,和聲也。

斧名。《後漢·馬融傳》揚關斧。《註》關斧,斧名也。

地名。《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集韻》亦姓。

《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集韻》持弓關矢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註》關,引弓。《釋文》烏環反。《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韻補》叶圭懸切,音涓。《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