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使捐糜效斟酌

出自:宋代·赵蕃《成父以子进酿法为酒酒成许分贶趣之以诗并呈》

拼音:[bì][shǐ][juān][mí,méi][xiào][zhēn][zhu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苏仙尽饮不满勺,平生愿求酒方略。
空山松桂不使间,必使捐糜效斟酌
自言坐客有酣适,已虽独醒同醉乐。
是心可以付调元,叹息乡来湖海著。
迩来继有孙夫子,文高饮少俱苏若。
如何喜酿又相似,叔敖典型乱今昨。
谈间快说酒中病,鏖战如遇将军霍。
至其妙处殆神授,后稷揪种神农药。
各篘近撇不老泉,石室兰溪望风却。
我时篮舆适过之,静扫玉亭供偃薄。
呼童洗觞置我前,谓我多寡随人各。
讵须珠玉始修容,濡唇顿尔忘谐谑。
我云此乃酒御史,径取橄榄充咀嚼。
庶几正味两相类,祛我沉痾屏无作。
我家是邦陋随俗,白酒酿来才宿诺。
彼人固肯号茅柴,此意岂复知京洛。
阿连闻道愈于我,换米急抛居上屩。
不劳火齐挠妻孥,要与论功上麟阁。
只今旬月计已熟,沾溉况自有夙约。
醉乡道路久生梗,愁城疆界思开拓。
便须健步速持似,预恐肴核穷搜索。
梅公不与俗子对,我亦竹门无锁钥。
但判醉倒更微吟,万事休休还莫莫。

查看原文

注释

【捐糜】谓弃食。犹牺牲。
【斟酌】1.倒酒;注酒:腾酒车以斟酌。 2.倒酒不满曰斟,过满曰酌,宜适中。故比喻反覆地考虑:斟酌定夺|斟酌损益|再三斟酌|请你斟酌办理。 3.品评;欣赏: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照人床。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必】

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音畢。《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定辭也。《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專也。《揚子·太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期必也。《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審也。《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果也。《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輔錄》必育受稅俗。《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䪐从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

按必字不从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使】

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捐】

捐【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音沿。《說文》弃也。《前漢·竇嬰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增韻》除去也,損也。《史記·吳起傳》捐不急之官。

病死曰捐瘠。《列子·楊朱篇》生相憐,死相捐。

《正韻》于權切,音員。義同。

叶于倫切,音筠。《陸雲詩》靑雲方乗,芳餌可捐。達觀在一,萬物自賔。俗捐字。別見七畫。捐字原从䏍作。

【糜】

糜【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說文》黃帝初敎作糜。《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博雅》糜,糏也,饘也。《禮·月令》行糜粥飲食。《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註》施糜粥之神。《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爛也。《孟子》糜爛其民。《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與靡通。《禮·少儀》國家靡敝。《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與眉同。《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註》糜,眉也。古字通用。《集韻》或作。

【效】

效【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音校。《說文》象也。《玉篇》法效也。《廣韻》學也。《增韻》放也。《易·繫辭》效法之謂坤。《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註》效,猶呈也。

《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註》效,猶致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註》效,授也。

《廣韻》效驗也。《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廣韻》效力也。《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類篇》一曰功也。《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增韻》勉也。《韻會》一曰具也。《九經字樣》作効者訛。《韻會》效,亦作傚。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集韻》吉了切,音皎。《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下巧切,音佼。事露也。《說文》从攴作效。效字原从攴作。

【斟】

斟【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針。《說文》勺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斟,勺也。

《周語》而後王斟酌也。《註》斟,取也。

《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註》斟愖,猶遲疑也。

《揚子·方言》斟,益也。《註》言斟酌而益之。

《玉篇》計也。

國名。《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

姓。《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酌】

酌【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灼。《說文》盛酒行觴也。《詩·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禮·郊特牲》縮酌用茅。《註》酌,猶斟也。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前漢·蓋寬饒傳》無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賦》騰酒車以斟酌。

《博雅》酌,漱也。《又》益也。

《禮·曲禮》酒曰淸酌。《博雅》淸酌,酒也。

取善而行曰酌。《左傳·成六年》子爲大政,將酌於民者也。《註》酌取民心,以爲政。《禮·坊記》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註》酌,猶取也。

參酌也。《周語》而後王斟酌焉。《前漢·敘傳》斟酌六經,放易象論。

地名。《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註》志屬北海。

《正字通》武王樂歌,周頌於鑠王師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禮·內則》十三舞勺。《註》勺與酌同。

《集韻》實若切,音杓。挹也。《左傳·成十四年》不內酌飮。《釋文》酌,市略反,亦讀章略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