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想萱堂玩彩衣

出自:宋代·吴芾《挽席夫人二首》

拼音:[shàng][xiǎng][xuān][táng][wán][cǎi][yī]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持身礼法动无违,四德如君古亦稀。
大国增封光典册,长年献寿拥庭闱。
俄惊蒿里飞丹旐,尚想萱堂玩彩衣
窃意生前犹有恨,沙堤不及见公归。

查看原文

注释

【萱堂】《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陆德明释文:"谖,本又作萱。"谓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古制,北堂为主妇之居室。后因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以指母亲。
【彩衣】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想】

想【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萱】

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况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說文》作藼。

从宣。《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本又作萱。《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按萱字《詩》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

【堂】

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坣㙶《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說文》殿也。正寢曰堂。《釋名》高顯貌。《演義》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宇也。《詩·豳風》躋彼公堂。

明堂,王者朝諸侯之宮。《禮·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也。《前漢·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

堂室。《爾雅·釋宮》古者有堂,自半巳前虛之,謂之堂,半巳後實之,謂之室。

官署。《漢官儀》黃門有畫堂之署,中書省玉堂。《揚雄·解嘲》歷金門,上玉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唐書·百官志》初三省議事于門下之政事堂,其後裴炎遷于中書省。

戸部有考堂,天下歲會計處。

《吳郡國志》郡太守堂,乃春申君子假君之故宅。數失火,以雌黃塗之乃止,故郡治曰黃堂。《呂氏春秋》宓子賤鳴琴而單父治,故縣治曰琴堂。

堂堂,盛也,正也。《論語》堂堂乎張也。《淮南子·兵略訓》堂堂之陣又衆笑曰哄堂。《因話錄》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一人知雜事,名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左右不可忍,雜端笑而三堂皆笑,遂謂哄堂。

佛堂曰鴈堂。《釋氏要覽》毗舍離爲佛作堂,形如鴈字,因名。文巫祭。《周禮·春官》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算。《註》冬歲之窮,設祭于堂,贈送萬鬼也。

地名。《詩·鄘風》望楚與堂。《註》楚,楚丘。堂,丘之旁邑。

山之寬平處曰堂。《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姓。《韓詩外傳》堂衣若扣孔子之門。

複姓。漢儒高堂生,唐貞觀詔從祀。

叶徒紅切,音同。《屈原·九歌》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玩】

玩【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換切,音翫。《說文》弄也。《玉篇》戲也。《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列子·黃帝篇》海上人有好漚鳥者,每旦從漚鳥遊,漚至者百數。其父曰:取來吾玩之。明日,漚鳥舞而不下也。

習也。《易·繫辭》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疏》言君子愛樂而習玩者,是六爻之辭也。《陸機·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

珍也。《陸機·辨亡論》奇玩應響而赴。《韻府》手不持珠玉之玩。

《韻補》叶音彥。《庾敳·意賦》物咸定於無初兮,曠之域兮,深漠暢而靡玩。

叶音院。《阮瑀·琴歌》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士爲知已死,女爲悅已玩。

【彩】

彩【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音采。《說文》文章也。从彡,采聲。《廣韻》光彩。《集韻》通作采。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