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以文故翳

出自:宋代·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拼音:[zhì][yǐ][wén][gù][yì]

平仄:仄仄平仄仄

龟以灵故焦,雉以文故翳
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
後生玩华藻,照影终没世。
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查看原文

字义

【雉】

雉【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疏》別諸雉之名也。《易·說卦》離爲雉。《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爾雅·釋鳥》鵽鳩,雉,一名鵽鳩。

《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註》雉,長三丈,高一丈。《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註》雉,公宮之南門。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爾雅·釋詁》雉,也。《註》義未詳。

《揚子·方言》雉,理也。

《韻會》姓也。殷後有雉氏。

《前漢·高后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師古曰:呂后名雉,故臣下諱雉也。《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集韻》序字註。

《集韻》演爾切,音酏。縣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註》雉,羊氏反。《又》南陽郡雉縣。《註》弋爾反。

《集韻》口駭切,音鍇。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

直利切,音稚。野雞也。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故】

故【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

《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

《書·大禹謨》。

《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

《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註》故,巧也。

《韻補》叶攻乎切,辜也。《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叶果五切。《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翳】

翳【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殪。《說文》華蓋也。《廣韻》羽葆也。《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註》翳,猶屏也。一曰滅也。

《揚子·方言》翳,掩也。《註》謂掩覆也。《廣雅》翳,障也。《廣韻》隱也,蔽也。《類篇》䕃也。

《詩·大雅》其菑其翳。《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廣韻》雨師謂之荓翳。《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屏翳。《註》雷師也。

《玉篇》鳥名也,似鳳。《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註》鳳屬也。《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廣韻》烏奚切《集韻》煙奚切,音鷖。義同。

《集韻》《韻會》一結切《正韻》於歇切,音謁。《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