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吾求友

出自:宋代·李廌《颜鲁公祠堂诗》

拼音:[lùn,lún][shì][wú,yù][qiú][yǒu]

平仄:平仄平平仄

朅来游汝海,初识鲁公真。
盛德宜蒙祀,英姿俨若神。
典刑虽异代,勋绩在蒸民。
忆昔艰难际,生逢历数屯。
羯胡来蓟漠,戎马度咸秦。
河朔皆朝虏,平原独挺身。
蜡书通帝所,羽檄论邦邻。
许国心无二,孤军气复振。
弟兄同义烈,生死剧酸辛。
已怪酬庸薄,那闻左降频。
江湖销岁月,省闼牾经纶。
相国心多忌,军容愤复伸。
同朝缘妒媢,啖贼俾邅迍。
辄堕奸邪计,刚期跋扈驯。
咥凶令履尾,纳谏为婴鳞。
假手虽云智,挤贤太不仁。
茹毡苏武馁,决氈蔺生嗔。
误问长安使,宁为叛将宾。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
缅想神如在,推迁迹已陈。
谋谟存汗简,字画遍苍珉。
论世吾求友,之人德可亲。
讵云黄壤隔,犹胜白头新。
端欲希忠义,常期齿缙绅。
今虽逄圣旦,止愿作良臣。
惟冀尊王室,宁思秉国钧。
傥令冠獬廌,犹可画麒麟。
古寺今如昔,泉扃夜不晨。
何人同李翰,纪事比张巡。
感慨瞻遗像,潸然泪满巾。

查看原文

注释

【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后以"论世"指研究时世。
【求友】1.寻求朋友。语本《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指访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求】

求【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

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叶彊於切,音渠。《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友】

友【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㕛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善于兄弟爲友。《書·君》惟孝友于兄弟。

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司馬光·潛虛》醜,友也。天地相友,萬彙以生。日月相友,羣倫以明。風雨相友,艸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韻補》叶羽軌切,音洧。《前漢·禮樂志天馬歌》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爲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