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课诗成又旅游

出自:宋代·王禹偁《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

拼音:[xià][kè][shī][chéng][yòu][lǚ][yó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夏课诗成又旅游,离离秦树叶惊秋。
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几处读碑寻野迳,共谁沽酒上高楼。
商於迁客曾如此,系滞空思十二旒。

查看原文

注释

【夏课】1.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亦称"夏课"。 2.泛指举业。
【课诗】谓写作诗歌。
【旅游】1.亦作"旅游"。 2.旅行游览。 3.谓长期寄居他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夏】

夏【丑集下】【夊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

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

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大俎曰夏。《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周禮·春官·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

陽夏,在開封。《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木名。《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

,胡可切,音荷。《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

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课】

課【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臥切,科去聲。《說文》試也。《廣雅》第也。《玉篇》議也。《增韻》計也,程也。《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汲冢周書》程課物徵。《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廣韻》稅也。《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

縣名、水名。《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

《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課差也。

《類篇》率也。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成】

成【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旅】

旅【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呂。《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書·大禹謨》班師振旅。《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詩·小雅》我師我旅。《箋》五百人爲旅。《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註》旅,五百人。

《博雅》旅。客也。《易·復卦》商旅不行。

《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詩·大雅》于時廬旅。《箋》廬舍其賓旅。《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註》旅,客也。

《書·禹貢》蔡蒙旅平。《傳》祭山曰旅。《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

《書·牧誓》亞旅。《傳》亞,次也。旅,衆也。衆大夫其位次卿。《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註》亞旅,上大夫也。

《書·旅獒》西旅底貢厥獒。《傳》西戎之長。

《詩·小雅》旅力方剛。《傳》旅,衆也。《儀禮·士冠禮》旅占卒。《註》旅,衆也。

《詩·小雅》殽核惟旅。《傳》旅,也。

《詩·周頌》侯亞侯旅。《傳》旅,子弟也。

《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註》旅辟下士也。

《周禮·地官·司徒》旅師。《註》旅,猶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疏》謂札葉爲旅者,以札衆多,故言旅。

《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註》旅,序也。

《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註》旅,道也。

《禮·樂記》進旅退旅。《註》旅,猶俱也。

《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今字作穭,音呂。古字通。

姓。《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集韻》凌如切,音臚。也。

【游】

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

《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

《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

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

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