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因曼父母

出自:明代·沈周《永乐初给事姚伯善采木广右被瘴客死殡及六十》

拼音:[rú][yīn][màn][fù,fǔ][mǔ]

平仄:平平仄仄仄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忙忙。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查看原文

注释

【父母】父亲和母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因】

因【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集韻》或作㧢。

【曼】

曼【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無販切,音萬。《說文》作曼。引也。从又冒聲。《玉篇》長也。《詩·魯頌》孔曼且碩。《傳》曼,長也。《箋》脩也,廣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鄭女曼姬。《註》曼者,言其色理曼澤也。《楚辭·天問》平脅曼膚。《註》曼,輕細也。

《前漢·司馬遷傳》曼辭以自解。《註》如淳曰:曼,美也。

《莊子·馬蹄篇》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註》曼,突也,言曲頸於扼以抵突也。

《揚子·法言》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註》曼,無也。

姓。《前漢·五行志》曼滿。《註》鄭大夫。

《廣韻》母官切《集韻》《韻會》謨官切,音瞞。《博雅》曼曼,長也。《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註》曼,或作漫。

《集韻》《韻會》莫半切,音幔。曼衍,無極也。《莊子·寓言篇》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集韻》母伴切,音滿。曼漶,不分別貌。

與蠻同。《公羊傳·昭十六年》楚子誘戎曼子殺之。《釋文》曼音蠻。二傳作戎蠻。

《正韻》微夫切,音無。《揚子》聖人曼云。註:曼音無。○按《法言·重黎篇》曼訓無,不音無。

《韻補》叶無沿切。《楚辭·大招》嫮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則秀雅,稚朱顏只。魂兮歸來,靜以安只。顏,倪堅切。安,於虔切。

【父】

父【巳集中】【父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輔。《說文》矩也。家長率敎者。从又,舉杖。《釋名》父,甫也。始生已者。《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爾雅·釋親》父爲考。父之考爲王父。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父之從晜弟爲族父。

《詩·小雅》以速諸父。《傳》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諸父。

老叟之稱。《史記·馮唐傳》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爲郞。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府。《集韻》同甫。《廣韻》男子之美稱。《詩·大雅》維師尚父。《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按管仲稱仲父。孔子稱尼父。范增稱亞父。皆倣此。

野老通稱。《戰國策》田父見之。

《詩·小雅》祈父。《傳》司馬也。

《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註》武父,鄭地。《釋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

《廣韻》漢複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漢主父偃,左傳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漢初皇父鸞,改父爲甫。

《正韻》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無去聲。正韻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誤。

叶扶缶切《蘇轍·釀酒詩》誰來共佳節,但約鄕人父,生理正艱難,一醉陶衰朽。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