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穷寥旷宁无力

出自:宋代·李曾伯《因赋风筝与黄郎偶》

拼音:[gāo][qióng][liáo][kuàng][níng,nìng,zhù][wú][lì]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竹君为骨楮君身,学得飞鸢羽样轻。
出手能施千丈缕,举头可问九霄程。
高穷寥旷宁无力,少假扶摇即有声。
所惜峥嵘能几日,儿曹偻指已清明。

查看原文

注释

【寥旷】空旷;广远。
【无力】1.没有力气;没有力量。 2.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穷】

窮【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从穴躳聲。隷作窮。

《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窮。

【寥】

寥【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落蕭切《集韻》力交切《韻會》《正韻》憐蕭切,冥聞之參寥。《註》莊子僞立此名。《楚辭·九辯》寂寥兮收潦而水淸。

《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郞狄切,音歷。義同。《集韻》本作廫。

【旷】

曠【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苦謗切,音壙。《說文》明也。《後漢·竇融傳》則曠若發曚。《註》曠,明也。

《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傳》曠,空也。《前漢·賈山傳》曠日十年。《註》師古曰:曠,空也,廢也。《劉楨·贈五官中郞將詩》彌曠十餘旬。《註》《倉頡篇》曰:曠,疎曠也。

《博雅》曠,遠也。曠曠,大也。《篇海》久也,豁也。《廣韻》又姓。

【宁】

宁【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除。義同。

《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力】

力【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

《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

《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註》力,苦戰也。

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爲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