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峰雷雨隔

出自:宋代·范成大《浮丘亭》

拼音:[sān][shí][liù,lù][fēng][léi][yǔ,yù][gé]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
碧城栏槛偃双旌,笑挹浮丘为坐客。
岩扉无锁昼长开,紫云明灭多楼台。
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
西昆巉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
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底。
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我亦从公负丹鼎,来斸砂床汲汤井。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十】1.数词。十的三倍。 2.指三十岁。 3.指三十年。
【雷雨】伴有雷电的雨,多发生在夏天的下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十】

十【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六】

六【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峰】

峰【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同峯。

【雷】

雷【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爲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傳》雷夏,澤名。

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外國名。《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州名。《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音纍。《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雨】

雨【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

《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隔】

隔【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與融通。《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註》隔,一作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