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路去赊

出自:宋代·刘宰《送李季允侍郎归蜀五绝用禅房花竹幽为韵》

拼音:[mín][é][lù][qù][shē]

平仄:平平仄仄平

淮海身如击,岷峨路去赊
相思冰雪里,却立嗅梅花。

查看原文

注释

【岷峨】1.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2.特指峨眉山。以其在岷山之南,故称。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宋苏轼《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清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一说岷为青城山;峨为峨眉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岷】

岷【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頻切《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聲。《徐曰》今作岷。《孔穎達曰》山在梁州,江水所出。

《史註》山在岷州,溢洛南一里,連緜至蜀二千里,皆曰岷山。戴侗曰:在今威茂州之西北,東距峽州。

州名。秦隴西郡臨洮縣,後魏置岷州。因山爲名。或作㟭。

《韻會》通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郭之東南,逕蜀郡,東北至廣陵入海。

《史記·夏本紀》汶嶓旣藝。

【峨】

峨【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去】

去【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赊】

賒【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式車切《集韻》《韻會》詩車切《正韻》詩遮切,音奢。《說文》貰買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註》無貨則賒,貰而予之。

《類篇》一曰遠也。《王勃·太公遇文王贊》城闕雖近,風雲尚賒。

《篇海》凡人謂遲緩爲賒。

同奢。《後漢·仲長統傳》楚楚衣服戒窮賒。《註》奢同。

叶詩戈切。《謝靈運·感時賦》相物類以迨已,閔交臂之匪賒。揆大耋之或遄,指崦嵫于西阿。《正字通》俗从余作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