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同郭璞递投策

出自:宋代·赵希逢《和忧世寄清溪友人》

拼音:[kěn][tóng,tòng][guō][pú][dì][tóu][cè]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少年奋笔若挥戈,兵甲胸中数万罗。
一片忠肝明贯日,十分辩口势悬河。
肯同郭璞递投策,莫学楚舆狂作歌。
四海苍生望霖雨,看看离毕致滂沱。

查看原文

注释

【郭璞】郭璞(274-324) : 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郭璞(274-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
【投策】1.犹抽签。 2.弃鞭。 3.投杖,弃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郭】

郭【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椁。《廣韻》內城外郭。《釋名》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白虎通》所以必立城郭者,示有固守也。

《正韻》國名。《春秋·莊二十四年》赤歸于曹郭公。《公羊傳》赤者何,蓋郭公也。

姓。《玉篇》王季之後,亦曰虢叔之後。《正字通》郭之有虢音者,周文王季第封于虢,或稱郭公,因爲氏。《春秋傳》:攻虢則虞救之。《公羊》作郭,《左》《穀》《孟子》作虢,異字轉音相近也。

《五音集韻》苦郭切。與廓同。

【璞】

璞【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音樸。《玉篇》玉未治者。《增韻》玉未琢。《韻會》玉素也。《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

姓。《正字通》明璞俊。

《韻補》叶普木切,音朴。《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僕二音,非叶也。《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递】

递【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正字通》俗遞字。(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爾雅·釋詁》遞,迭也。《註》更迭,閒厠相代之義也。《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正韻》迢遞,遠也。

《增韻》傳遞,驛遞也。

遞鐘,琴名。《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

當蓋切,音帶。繞也。《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叶徒結切,音迭。《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怊悵餘,鏘洋遺烈。《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亦迢遞之意。《集韻》或作递。俗作逓。(遞)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策】

策【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籌也,謀也。《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蓍也。《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竹名。《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馬箠。《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註》策,馬撾。

策馬曰策。《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天策,星名。《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傅說星。

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小也。《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策策,落葉聲。《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警策。《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刺也。《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姓。明有策敏、策。

《集韻》一曰小箕。《篇海》亦作筴、。俗作䇿、筞,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