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无尽入伊蒿

出自:宋代·陈舜俞《挽刘夫人词二首》

拼音:[xiào][sī,sāi][wú][jìn,jǐn][rù][yī][hāo]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卜邻早效三迁教,负米方休百里劳。
乐事难留同逝水,孝思无尽入伊蒿
万家原上开新冢,旧馆人来奠浊醪。
况有铭诗传不朽,长城千古白云高。

查看原文

注释

【孝思】孝亲之思。
【无尽】1.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2.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 3.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孝】

孝【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嘐去聲。《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書•堯典》克諧以孝。《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曰孝。

姓。《風俗通》秦孝公後。

叶許救切,音臭。《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叶許六切,音旭。《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叶上淢,淢音侐。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伊】

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蛜。彼也。《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發語辭。《詩·邶風》伊余來墍。

《小雅》伊誰云從。

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伊威,委黍也。《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姓。

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木名。《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蒿】

蒿【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