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緌岸送楼船鼓

出自:明代·蔡羽《花村草堂为李子原承歌》

拼音:[gàn][ruí][àn][sòng][lóu][chuán][gǔ]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新河渺渺枫桥浦,百花丛中有香土。
书生卜馆面西山,十里青溪抱东户。
青溪抱东户,水鸟群无数。
前朝胜境开华洲,今代书声读芳杜。
南峰高,北峰俯,日日飞云挂窗庑。
上沙水,下沙土,翠波粼粼织成组。
我昔投宿堂背楼,前村夜过清明雨。
千岩发彩流朝霞,茂苑腾光荡碧宇。
樱笋烟笼文藻轩,幹緌岸送楼船鼓
飞梁画槛盘彩虹,菡萏湖边女摇橹。
宵长忽递寒山钟,月落犹挥石床麈。
十年不上李子堂,金陵城边话江浒。
徒令风景形梦寐,何由复作花前舞。题诗先寄花村主。

查看原文

注释

【楼船】设有楼的大船。用于作战或旅游:楼船三千备战|楼船灯火辉煌,笑声阵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幹】

幹【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干去聲。《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集韻》《正韻》河干切,音寒。《集韻》幹,井垣也。《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

謂之銀牀。《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樓名。《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韻會》與管通。《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註》師古曰:幹,與管同。《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註》幹,古與管通。

叶九件切,音蹇。《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

叶經電切,音見。《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緌】

緌【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岸】

岸【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

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

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送】

送【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

《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

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

【楼】

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船】

船【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食川切,音膞。《說文》舟也。《世本》共鼓貨狄作船,黃帝臣。《揚子·方言》舟,自關而西謂之船。《釋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史記·淮隂侯傳》信乃益爲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註》索隱曰:劉氏云:陳船,地名,在舊關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縣,不名陳船。陳船者,陳列船艘,欲渡河也。《左思·蜀都賦》戈船掩乎江湖。

《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用生牛馬皮,竹木緣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繫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一人,兩皮船合縫,可乗三人。

《韻會》衣領曰船。《正字通》俗以船爲襟穿。續演繁露云: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或言衣襟爲船,誤。按蜀人呼衣繫帶爲穿,俗因改穿作船。

姓。出《姓苑》。

天船,星名。見《丹元子·步天歌》。

《集韻》余專切,音沿。義同。俗作舡,非。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