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赴林薮

出自:宋代·释文珦《春夜梦游溪上如世传桃源与梵僧仙子偶具蟠桃》

拼音:[wǎn,yuān][zhuǎn,zhuàn,zhuǎi][fù][lín][sǒu]

平仄:平仄仄平仄

随意作清游,唯与筇竹偶。
徘徊望原田,宛转赴林薮
隔溪更幽奇,欲往兴弥厚。
渔人自知心,涉我不待叩。
烂烂桃花明,粼粼白沙走。
滩峻舟行迟,辍棹入崖口。
乱峰青虬蟠,一瀑素霓吼。
微径上青冥,高木挂星斗。
梵宇金碧开,万象发蒙蔀。
老僧雪眉和甘肃省语涤心垢。乘云者何人,
笙鹤自先后。邀余过殊庭,
酌以流霞酒。灵桃粲丹朱,
仙饭杂芝糗。白鹿守天坛,
彩烟生药臼,谓言保其真,
物我尽芻狗。窗外铁钟鸣,
惊觉复何有。乃知百年间,
梦境匪长久。

查看原文

注释

【宛转】1.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截坦率:话说得宛转些,别让她受不了|宛转相劝。 2.声音动听:鸟鸣宛转。 3.曲折;辗转:路宛转石间。
【林薮】1.山林与泽薮。 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 3.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宛】

宛【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惌《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

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平聲。《玉篇》《集韻》《類篇》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入聲,紆勿切,音鬱。《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叶於云切,音熅。《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转】

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赴】

赴【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爾雅·釋詁》赴,至也。《疏》趨而至也。《說文》趨也。《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

《韻補》叶直祜切。《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林】

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

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爾雅·釋詁》林,君也。

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綠林,荆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薮】

藪【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蘇后切,音叟。《爾雅·釋地》十藪。《註》大澤也。《周禮·天官·大宰》藪牧養藩鳥獸。《風俗通》藪,厚也。有草木魚鼈,所以厚養人也。《詩·鄭風》叔在藪。

《唐韻古音》讀數。《易林》山林麓藪,非人所處。

《集韻》引《聘禮》十六斗曰籔。或从艸。

《韻會》窶藪,戴器也。《前漢·東方朔傳註》以盆盛物戴於頭者,則以窶藪薦之。《蘇林曰》藪音數錢之數。

《集韻》千切,音凑。《周禮·冬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藪。《註》藪讀爲蜂藪之藪,謂轂空壷中也。蜂藪,猶言趨也。藪者,衆輻之所趨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