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出天弧上

出自:唐代·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拼音:[zhòu][chū][tiān][hú][shàng,shǎ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查看原文

注释

【天弧】1.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正对天狼星而有光﹐古人以为主弭兵盗。 2.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弧矢动移不如常而现角芒﹐古人以为主兵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胄】

胄【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增韻》裔也。

系也,嗣也。

長也。《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傳》胄,長也。

後也。《左傳·襄十四年》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註》胄,後也。

《廣韻》亦姓。

《增韻》國名。《集韻》或作伷。《正字通》與冂部甲冑字別,甲冑下从冃,冃音冒。此胄字下从肉,自有分也。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弧】

弧【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狐。《說文》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易·繫辭》弦木爲弧。

張旗弓也。《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註》弧,以張縿之幅。《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星名。《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蝥弧,旗名。《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短弧,蟲名。《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類篇》汪胡切,音汙。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註》弧讀爲汙。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