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见胭脂泪点垂

出自:宋代·李石《王真画桃花玉颊儿扇》

拼音:[pà][jiàn,xiàn][yān][zhī][lèi][diǎn][chuí]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上桃花玉颊儿,小红轻踏碧萎蕤。
莫教啄破枝头雨,怕见胭脂泪点垂

查看原文

注释

【泪点】1.亦作"泪点"。 2.泪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怕】

怕【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韓愈·二鳥詩》鬼神怕嘲詠。

姓。唐有怕善,宋有怕籛。

《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匹陌切,音柏。《說文》無爲也。

《集韻》白各切《正韻》弼各切,與泊通。《集韻》憺怕,靜也。《老子·道德經》我獨泊兮其未兆。或作怕。

【见】

見【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姓。出《姓苑》。

《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胭】

胭【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烟。《說文》嗌也。《玉篇》胭喉也。

《廣韻》胭脂,與燕脂同。

【脂】

脂【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經》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草名。《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

五靈脂。

補骨脂。

《五音集韻》水名。

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泪】

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点】

點【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多忝切,音玷。《說文》小黑也。

《正韻》點注也。《爾雅·釋器》滅謂之點。《註》以筆滅字爲點。

《玉篇》檢點也。

《廣韻》點畫。

《正韻》更點。

《廣雅》污也。《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集韻》之廉切,音詹。人名。魯有豐點,齊有鮑點。

《集韻》丁賀切,音哆。草葉壞也。《齊民要術》故墟種麻,有點葉夭折之患。

《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汙也。《束皙·白華詩》鮮侔晨葩,莫之點辱。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