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光窥寂寞

出自:唐代·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拼音:[yǒu][guāng][kuī][jì][mò]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
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
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
池边临倒照,檐际送横经。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
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幽坐看侵户,闲吟爱满庭。
辉斜通壁练,彩碎射沙星。清洁云间路,空凉水上亭。
净堪分顾兔,细得数飘萍。山翠相凝绿,林烟共幂青。
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缥瓶。
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右掖连台座,重门限禁扃。
风台观滉漾,冰砌步青荧。独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

查看原文

注释

【寂寞】1.孤单冷清: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 2.清静;寂静:~的原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牖】

牖【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音酉。《說文》穿壁以木爲交䆫也。从片戸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戸也。牖所以見日。《廣韻》向也。《易·坎卦》納約自牖。《詩·召南》宗室牖下。

《詩·大雅》天之牖民。《傳》牖,道也。《疏》牖與誘通故以爲導也。

地名。《史記·陳平世家》陽武戸牖鄕人也。

與羑通。《前漢·景十三王傳》文王拘于牖里。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窥】

窺【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隨切《集韻》《韻會》缺規切,音魁。《說文》小視也。《廣雅》窺視也。《論語》窺見室家之好。《玉篇》亦作闚。《莊子·秋水篇》用管闚天。

《集韻》犬蘂切。同跬。半步也。《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漢·息夫躬傳》雖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註》窺,音跬,半步也。

【寂】

寂【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寞字。今文作寂。《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書·序孔疏》道本沖寂。非有名言。

《晉書·顧愷之傳》爲山隂令,晝日垂簾,門堦閴寂。

或作諔漃。

【寞】

寞【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寂寞,無聲也。本作嗼,今文作寞。《前漢·揚雄傳》惟寂寞自投閣。《韓愈文》釣於寂寞之濵。

通作漠。《楚辭·遠遊》野漠其無人。

《宋玉·九辯》欲漠而絕端兮。亦借用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