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以时日肆度量

出自:宋代·岳珂《六月二日乙丑滥溪大雷雨》

拼音:[wàng][yǐ][shí][rì][sì][dù,duó][liáng,liàng]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人言夏月雨甲子,赤地千里真旱祥。
今年六月天久亢,平畴龟坼田禾秧。
农夫恸哭眼滴血,郡邑奔走焚巫尫。
油云勃兴杳无际,涸辙渴想惟西江。
谁能逆计要与咎,且原炎热浇清凉。
凌晨望霓到日暮,屯膏虽施了未光。
万夫喁诉百浍竭,风伯一埽还穹苍。
那知天意极仁爱,为民之虑尤周详。
摇光一夕动北斗,浓霾五夜迷东望。
赫曦再见耀亭午,童谣忽忆歌商羊。
快哉雄风起苹末,玉女{左口右监}笑叫阿香。
尽倾天瓢洒甘露,五丁仗剑分银潢。
桑麻油油粟旆旆,稻苗郁郁溪汤汤。
葭芦起舞岸柳揖,农家欣喜几欲狂。
向来群心已误见,俱谓时数无金穰。
讵知瞬息变呼吸,顿使空廪还千箱。
彼管窥天蠡测海,妄以时日肆度量
亦复委曲致避就,聊徇世俗拘阴阳。
天於万物乃如此,大造生意何可忘。
嗟乎得陇仍望蜀,更乞一剪田中蝗。

查看原文

注释

【以时】1.按一定的时间。 2.及时,即时。
【时日】1.时辰和日子。古人迷信,以为时日有吉凶,常以卜筮决之。 2.时间。
【度量】指能宽容人的限度:他脾气好,~大,能容人。有时也作肚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妄】

妄【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巫放切,音望。《說文》亂也。《增韻》誕也,罔也。《禮·儒行》今之命儒也妄。《易·卦名》上乾下震,无妄。《象》天下雷行,物與无妄。《程傳》動以天,故无妄。

《圓覺經》認妄爲眞,雖眞亦妄。

猶凡也。《前漢·李廣傳》諸妄校尉以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侯者數十人。

《集韻》武方切,音亡。無也。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肆】

肆【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

《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

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

次也。《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陳也,列也。《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肆,陳也。《詩·大雅》肆筵設席。《註》肆者,陳設之意。

《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註》肆,謂陳物處。《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註》師古曰:肆,列也。

《韻會》旣暴尸也。《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爾雅·釋詁》肆,故也。《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又》肆,今也。《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傳》肆,故也。《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傳》肆,故今也。

《博雅》伸也。《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註》肆,申也。

《小爾雅》餘也。

緩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玉篇》量也。

大也。《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長也。《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傳》肆,長也。

弃也。《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註》服虔曰:肆,弃也。

《小爾雅》突也。《詩·大雅》是伐是肆。《傳》肆,疾也。《箋》肆犯突也。《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註》肆,暫往而退也。

《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官名。《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姓。《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祭名。《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韻會》羊至切。與肄同。《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註》肆,讀爲肄。肄,餘也。《釋文》肆,音肄。

音陔。《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註》肆夏,當爲陔夏。《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釋文》肆,敕歷切。《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釋文》肆,他歷切。

【度】

度【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

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

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

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

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

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

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

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

《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

《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

《諡法》心能制義曰度。

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

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量】

量【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釋文》量,音亮。

音良。

審也。《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釋文》量,音亮。

酒量。《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稱輕重也。《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廣韻》度多少也。《增韻》槪量多寡也。《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韻會》商量。

《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註》郭璞曰:一作良。

《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