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凌圯阯

出自:唐代·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拼音:[fú][zhàng][líng][yí][zhǐ]

平仄:平仄平平仄

初正候才兆,涉七气已弄。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圣朝身不废,佳节古所用。亲交既许来,子妷亦可从。
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令征前事为,觞咏新诗送。
扶杖凌圯阯,刺船犯枯葑。恋池群鸭回,释峤孤云纵。
人生本坦荡,谁使妄倥偬。直指桃李阑,幽寻宁止重。

查看原文

注释

【扶杖】拄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扶】

扶【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符。《說文》佐也。一曰相也。《揚子·方言》護也。《郭璞註》扶挾將護。《論語》顚而不扶。《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註》以義自助也。

緣也。《晉語》侏儒扶盧。

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澤名。《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姓。《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與通。大風也。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夫。《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幼小貌。《揚子·太經》赤子扶扶。

《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註》伏,蒲北反。《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叶房尤切,音浮。《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杖】

杖【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說文》所以扶行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

《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木梃也。《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爾雅·釋草》蒤,虎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憑倚也。《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凌】

凌【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廣韻》冰凌。《風俗通》積冰曰凌。《詩·豳風》三之日納于凌隂。《周禮·天官·凌人註》凌,冰室也。《前漢·高帝紀》未央宮凌室。《註》師古曰:凌室,藏冰之室。

《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註》陵作凌,猶歷也。

《前漢·揚雄傳》虎豹之凌遽。《註》師古曰:凌,戰慄也。

《集韻》《韻會》里孕切,陵去聲。冰也。

【圯】

圯【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正韻》延知切,从人己之己,圯上从巳矣之巳,二字有別。圮。

【阯】

阯【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音止。《說文》基也。《史記·封禪書》石關者,在太山下阯南方。《前漢·疏廣傳》頗立產業基阯。

《釋名》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阯也,言所出然。《說文》阯,或作址。

交阯,漢郡名。《前漢·武帝紀》合浦交阯。《後漢·南蠻傳》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正字通》亦作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