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盂积水寒玉膏

出自:明代·沈明臣《游张公洞》

拼音:[pán][yú][jī][shuǐ][hán][yù][gāo,gào]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昨日游善卷,已谓天下无山川。
今游张公洞,千惊万怪疑为梦。
嗟我壮心欲与山争雄,大肆笔力天无功。
乃今欲著一语不可得,始知天地之胜唯有兹山钟。
我昔探禹穴,又曾蹑武夷。
武夷峻削禹穴古,那如此洞幽而奇。
张道陵,奈尔何,何年到此骑青骡。我今呼尔问踪迹,尔
去人间尔谁识。
丹垆无火石床寒,唯有空山万拳石。
万拳之石何累累,幻形变态将胡为。造物无以显灵异,故
此剧戏令人疑。
山灵欲甗甗不得,天公为之驱霹雳。
一斧势破神鬼愁,遂令万古青霞坼。
巨阙前开后通窦,暗中一线青天漏。
离奇诡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
两崖欹仄愁攀援,侧身却走脚在肩。
<奇欠>乱撑拄,把炬自照行难前。
石色黝然堆古漆,腻滑十步九步失。
乍惊堕落千仞坑,又诧飞腾九天窟。
燎灭灯昏只尺迷,万转千盘无路出。
丹砂夜照鬼灯红,自有乾坤无白日。
划然一隙通天明,罗列万户排层城。
顿足大叫舌不缩,是谁槌碎琼楼倾。
长廊飞来驾巨壑,修檐掀突欹朱楹。
横撑直竖互纠结,缠绵杂沓皆相成。
玉柱堕地不到尺,瑶栋插天悬半壁。
寂若闲门闭落花,闹如绮户迎仙客。
险逼重关镇华夷,严同帅府森戈戟。
石乳绿结千年苔,又如五色莲花开。
佛手拏云不可摘,玉芽迸笋何人栽。
蜂房簇拥参差向,短者五尺长者丈。
低张白玉云母屏,高搴素锦芙蓉嶂。
盘盂积水寒玉膏,掬之洗眼明秋毫。
恨无金丹炼紫石,出门空叹朱颜凋。
吁嗟乎!平生之性嗜登陟,兹游信足偿吾癖。
一挂万漏不敢辞,聊著狂言作游籍。
只恐五岳之高徒在青云中,猛然欲去无长风。
不如坐石投壶唤玉女,把酒一醉酬张公。

查看原文

注释

【盘盂】盘与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将铭言或功绩刻于盘盂,以为法鉴。
【积水】1.聚水。 2.指积聚的水。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寒玉】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3.比喻容貌清俊。
【玉膏】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 2.喻美酒。 3.喻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盘】

盤【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盂】

盂【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田獵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姓。《左傳》衞有盂黶。

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註》杅亦盂也。

【积】

积【備考·午集】【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五音篇海》音枳。(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也。《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升卦》積小以高大。《詩·周頌》積之栗栗。《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聚也,儲蓄也。《詩·大雅》乃積乃倉。《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叶恣此切,音子。《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相关诗句
把酒一醉酬张公 不如坐石投壶唤玉女 猛然欲去无长风 只恐五岳之高徒在青云中 聊著狂言作游籍 一挂万漏不敢辞 兹游信足偿吾癖 平生之性嗜登陟 吁嗟乎 出门空叹朱颜凋 恨无金丹炼紫石 掬之洗眼明秋毫 盘盂积水寒玉膏 高搴素锦芙蓉嶂 低张白玉云母屏 短者五尺长者丈 蜂房簇拥参差向 玉芽迸笋何人栽 佛手拏云不可摘 又如五色莲花开 石乳绿结千年苔 严同帅府森戈戟 险逼重关镇华夷 闹如绮户迎仙客 寂若闲门闭落花 瑶栋插天悬半壁 玉柱堕地不到尺 缠绵杂沓皆相成 横撑直竖互纠结 修檐掀突欹朱楹 长廊飞来驾巨壑 是谁槌碎琼楼倾 顿足大叫舌不缩 罗列万户排层城 划然一隙通天明 自有乾坤无白日 丹砂夜照鬼灯红 万转千盘无路出 燎灭灯昏只尺迷 又诧飞腾九天窟 乍惊堕落千仞坑 腻滑十步九步失 石色黝然堆古漆 把炬自照行难前 奇欠乱撑拄 侧身却走脚在肩 两崖欹仄愁攀援 宝藏龙宫与天斗 离奇诡怪万状陈 暗中一线青天漏 巨阙前开后通窦 遂令万古青霞坼 一斧势破神鬼愁 天公为之驱霹雳 山灵欲甗甗不得 故此剧戏令人疑 造物无以显灵异 幻形变态将胡为 万拳之石何累累 唯有空山万拳石 丹垆无火石床寒 尔去人间尔谁识 我今呼尔问踪迹 何年到此骑青骡 奈尔何 张道陵 那如此洞幽而奇 武夷峻削禹穴古 又曾蹑武夷 我昔探禹穴 始知天地之胜唯有兹山钟 乃今欲著一语不可得 大肆笔力天无功 嗟我壮心欲与山争雄 千惊万怪疑为梦 今游张公洞 已谓天下无山川 昨日游善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