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针擘粒投泥滓

出自:唐代·韩愈《赠侯喜》

拼音:[pán][zhēn][bò,bāi][lì][tóu][ní,nì][zǐ]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吾党侯生字叔í,呼我持竿钓温水。平明鞭马出都门,
尽日行行荆棘里。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輈。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我为侯生不能已,
盘针擘粒投泥滓。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
一寸才分鳞与鬐。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
一名始得红颜衰。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叔í君今气方锐,
我言至切君勿嗤。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查看原文

注释

【盘针】1.指钓钩。 2.即罗盘。
【泥滓】1.泥渣。 2.犹污浊。比喻耻辱。 3.指视为污浊;贱视。 4.比喻卑下的地位。 5.比喻尘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盘】

盤【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针】

針【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集韻》縫也。

刺也。

【擘】

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厄切,音蘗。《說文》撝也。《廣韻》分擘也。《禮·內則》塗皆乾擘之。《疏》擘,去。乾,塗也。《李白詩》巨靈擘太華。

《說文》大指也。《孟子》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

挽擘也。弓弩手張曰擘,足踏曰蹶。

《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集韻》蒲歷切,音甓。亦大指也。

《韻會》《正韻》毗亦切。與擗同。《六書故》借用捭。

【粒】

粒【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註》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說文》糂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傳》米食曰粒。《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通作立。《詩·周頌》立我烝民。《註》立、粒通。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泥】

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䛏。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靑泥,水名。《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尼去聲。滯也。《論語》致遠恐泥。

《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滓】

滓【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阻史切《集韻》《韻會》壯士切,音笫。《說文》澱也。《李陵·與蘇武書》動增泥滓。

汁滓。《周禮·春官·醴齊註》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

滓方,器名。《陸羽·茶經》滓方以集諸滓器。

平聲。《史記·屈原傳》泥而不滓。《註》滓音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