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国人矜式处

出自:宋代·费德厚《多岳先生祠》

拼音:[huí][xiǎng][guó][rén][jīn,qín,guān][shì][chǔ,ch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天荒初破起乡风,东普声名日愈隆。
回想国人矜式处,先生功倍蜀文翁。

查看原文

注释

【回想】想(过去的事):~不起来ㄧ~起不少往事。
【国人】指本国的人。
【矜式】1.敬重和取法。 2.犹示范。 3.犹楷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想】

想【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矜】

矜【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㮗,通作槿。

《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音勤。

《集韻》渠京切,音擎。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居陵切,音兢。《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釋言》苦也。《註》可矜憐者亦辛苦。《書·泰誓》天矜于民。《詩·小雅》爰及矜人。《註》貧窮可憐之人也。《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註》矜,憫也。

《小爾雅》惜也。《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註》矜,憐惜之意。《傳》矜持也。

《博雅》危也。《詩·小雅》居以凶矜。《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哀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遽也。《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註》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莊以持已曰矜。《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敬也。《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尚也。《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竦也。《張衡·思賦》魚矜鱗而幷凌。

《詩·小雅》矜矜兢兢。《註》羊羣堅强也。

《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與瘝同。《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註》病也。

同鰥。《詩·大雅》不侮矜寡。《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集韻》通作。《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六書正譌》矜从令。

【式】

式【寅集下】【弋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識。《說文》法也。《韻會》爲法也。《書·說命》百官承式。《微子之命》萬邦作式。《詩·大雅》式是南邦。

《韻會》取法也。《詩·大雅》古訓是式。《後漢·崔寔傳》師五帝而式三王。

《廣韻》用也。《詩·大雅》維此良人,作爲式穀。《箋》式,用也。賢者在位,則用其善道。

《廣韻》度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註》式謂用財之節度。

《增韻》制也。《前漢·宣帝紀》樞機周密,品式備具。

《增韻》㨾也。

車前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疏》式謂人所憑依而式敬,故名此木爲式也。

《廣韻》敬也。《韻會》乗而俛首致恭曰式。義取憑式也。《書·武成》式商容閭。《疏》式,車上之橫木,男子立乗,有所敬,則俛而憑式,遂以式爲敬名。

發語辭。《詩·邶風》式微式微。《箋》式,發聲也。

式道持麾至宮門,門乃開,師古曰:式,表也。

姓。《姓譜》見《姓苑》。

與栻通。《史記·日者傳》分策定卦,旋式正棊。《註》索隱曰:式卽栻也,旋轉也。

《集韻》惕德切,音忒。惡也。

《集韻》蓄力切,音敕。占文也。古者大出師,則太師主抱式。

《韻補》叶式吏切,音試。《詩·大雅》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後式。旣愆爾止,靡明靡晦。

叶施灼切,音鑠。《蘇軾·司馬溫公銘》二聖忘巳,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