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欤可资藉

出自:宋代·李吕《和许尉仙田舍野老有可邻之态壁间之什》

拼音:[shuí][yú][kě,kè][zī][jiè,jí]

平仄:平平仄平平

乞糴民宵征,出糶官夙驾。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东作已无粮,贪赇宁论价。
负逋罄产傥,求售忘早夜。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查看原文

注释

【资藉】凭借,依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欤】

欤【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同歟。(歟)《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余。《說文》安氣也。《徐曰》氣緩而安也。俗以爲語末之辭。《班固·明堂詩》猗歟緝熙,允懷多福。《王粲·登樓賦》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經傳通作與。《禮·祭義註》與者,不執定之辭。

《廣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與。

《廣韻》《集韻》《韻會》同。《正字通》歟無羽、豫二音。《字彙》又音羽,又音豫,義同。不知羽爲與之本音,卽賜與之與。豫爲與之轉音,卽《魯論》吾其與聞之與。與字轉平,借作歟,義通歟,溷借上去二聲同與,則難通也。○按此言誠是,因諸韻書相沿日久,故兩存之。《說文》或書作欤。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资】

資【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貨也。《易·旅卦》旅卽次,懷其資。《註》必獲次舍,懷來資貨。

《易·乾卦》萬物資始。《釋文》資,取也。

《儀禮·聘禮》問歲月之資。《註》資,行用也。

《五經文字》齎,與資同。《儀禮·少牢饋食禮》資黍于羊俎兩端。《註》資,猶減也。今文資作齎。

與咨同。《禮·緇衣》民惟曰怨資。《尚書》作咨。

姓。《玉海》資氏。《留·風俗傳》黃帝之後。《四明志》會稽有資氏。

《集韻》資四切。與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資。

【藉】

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

《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

《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

《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

《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

姓。《國語》藉偃,晉大夫。

《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

《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