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临如挟纩

出自:宋代·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

拼音:[gōng][lín][rú][xié,jiā][kuàng]

平仄:平平平平仄

公家忠献公,勋名照穹壤。
南轩传圣学,后进斗山仰。
尚书天分高,百间真朗朗。
日坐四益堂,濡染助涵养。
小出辄惊世,发誉自英簜。
两朝倚才刃,三接承睿奖。
堂堂尹京手,风采汉张敞。
九街寝桴鼓,终朝清讼缿。
汙流化清沟,闹市锄巨驵。
铃斋昼无人,士友厚吾浣。
政成化自行,谈笑挥浩穰。
皇家重阃寄,拊髀劳注想。
颇牧起禁中,帝曰汝其往。
人多惜公去,地位切台两。
惟公不择地,引义犹慨慷。
隃度更周询,千里若寻丈。
再拜受临遣,因得进忠谠。
边臣固多事,备御当素讲。
要须久其任,百弊随划磢。
愿假臣岁月,表里如指掌。
人材固不乏,第一戒欺罔。
朴拙胜巧心,好佞宁木强。
愿求忠信士,枉直谨诛赏。
更须宽辔策,奏请应如响。
上问卿何先,安静最为上。
上忧襄汉间,平楚欠遮障。
公因论形势,衮衮到逊抗。
是时晋在洛,武昌势相向。
是为必争地,南北谨堤防。
今虽居上游,事与古殊状。
狂虏纵欲来,无处可传饷。
况今三垂静,皇灵方远畅。
与蜀相掎角,国势自增壮。
尚期效尺寸,才疎意非广。
忠肝气凛凛,秋旻足排荡。
上喜忧顾宽,趣行开玉帐。
捐金示优宠,谕赐烦上相。
惟公最得士,离别俱惘惘。
荐绅纷祖饯,直欲倾家酿。
赋诗写胸臆,一一成技痒。
家声与国事,负荷有余量。
边头十万兵,公临如挟纩
吾闻胡运穷,君酋欲争长。
不戢将自焚,前辙有狂炀。
当为不可胜,有和谨毋倡。
千载羊叔子,制敌恢天网。
行将友斯人,山川固无恙。
备成抚机动,应烦护诸将。
功高归未晚,会见登弼亮。
他时名父子,继踵凌烟像。

查看原文

注释

【挟纩】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临】

臨【未集下】【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博雅》臨,大也。

《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易卦名。

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挟】

挾【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與夾同。亦持也。

《集韻》《韻會》子洽切,音啑。

《集韻》吉協切,音頰。

作荅切,音匝。義同。或作抸。

《集韻》《韻會》卽協切。與浹通。《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纩】

纊【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謗切,音曠。《說文》絮也。或从光作絖。《玉篇》綿也。《書·禹貢》厥篚纖纊。《傳》纊,細綿。《儀禮·旣夕》屬纊。《註》纊,新絮。《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註》綿也。

《集韻》古曠切,光去聲。義同。

相关诗句
继踵凌烟像 他时名父子 会见登弼亮 功高归未晚 应烦护诸将 备成抚机动 山川固无恙 行将友斯人 制敌恢天网 千载羊叔子 有和谨毋倡 当为不可胜 前辙有狂炀 不戢将自焚 君酋欲争长 吾闻胡运穷 公临如挟纩 边头十万兵 负荷有余量 家声与国事 一一成技痒 赋诗写胸臆 直欲倾家酿 荐绅纷祖饯 离别俱惘惘 惟公最得士 谕赐烦上相 捐金示优宠 趣行开玉帐 上喜忧顾宽 秋旻足排荡 忠肝气凛凛 才疎意非广 尚期效尺寸 国势自增壮 与蜀相掎角 皇灵方远畅 况今三垂静 无处可传饷 狂虏纵欲来 事与古殊状 今虽居上游 南北谨堤防 是为必争地 武昌势相向 是时晋在洛 衮衮到逊抗 公因论形势 平楚欠遮障 上忧襄汉间 安静最为上 上问卿何先 奏请应如响 更须宽辔策 枉直谨诛赏 愿求忠信士 好佞宁木强 朴拙胜巧心 第一戒欺罔 人材固不乏 表里如指掌 愿假臣岁月 百弊随划磢 要须久其任 备御当素讲 边臣固多事 因得进忠谠 再拜受临遣 千里若寻丈 隃度更周询 引义犹慨慷 惟公不择地 地位切台两 人多惜公去 帝曰汝其往 颇牧起禁中 拊髀劳注想 皇家重阃寄 谈笑挥浩穰 政成化自行 士友厚吾浣 铃斋昼无人 闹市锄巨驵 汙流化清沟 终朝清讼缿 九街寝桴鼓 风采汉张敞 堂堂尹京手 三接承睿奖 两朝倚才刃 发誉自英簜 小出辄惊世 濡染助涵养 日坐四益堂 百间真朗朗 尚书天分高 后进斗山仰 南轩传圣学 勋名照穹壤 公家忠献公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