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夜似悬绡帐底

出自:宋代·董嗣杲《玉绣球花》

拼音:[xuàn][yè][sì,shì][xuán][xiāo][zhàng][dǐ,de]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净碾寒琼色瓣妍,冷阴围才压枝圆。
锦梭风飏鸳鸯结,翠幄云攒蛱蝶眠。
眩夜似悬绡帐底。抛春如在彩竿前。
眼明万绿清和处,未数花中聚八仙。

查看原文

注释

【绡帐】轻纱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眩】

眩【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黃絢切《集韻》《韻會》《正韻》熒絹切,音衒。《說文》目無常主也。《博雅》惑也。亂也。《中庸》敬大臣則不眩。《前漢·元帝紀》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師古註》眩,亂視也。

眠眩,亂也。瞑眩,劇也。詳眠瞑二字註。

眩疾,風疾也。《後漢·姜肱傳》言感眩疾,不欲出風。

眩雷,地名。在烏孫北。見《漢書》。

《韻會》或作與眩同,謂幽深難知。

與眴通。詳眴字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衒平聲。義同。

《釋名》懸也。目視動亂,如懸物遙遙然不定也。《靈樞經·衞氣篇》上虛則眩。

《揚子·方言》䀼眩,懣也。朝鮮冽水之閒,顚眴謂之䀼眩。《註》眩音懸。

《集韻》胡辦切《韻會》《正韻》胡慣切。馬諸術是也。

《集韻》扃縣切,音罥。行且賣也。與衒同。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似】

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

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悬】

懸【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泫。本作縣。《說文》繫也。或从心。《孟子》猶解倒懸。

叶熒絹切,音院。《張衡·西京賦》後宮不移,樂不徙懸。門衞供帳,官以物辯。

【绡】

綃【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綃衣以爲裼。《註》綃,綺屬也。《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兪也。亦作宵。《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云:繡當爲綃。《韻補》云:當讀如肖。

《集韻》所交切,音梢。《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也。

《木華·海賦》維長綃。《註》綃,今之帆維也。以長木爲之,所以挂帆。

【帐】

帳【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脹。《釋名》帳,張也。張施於牀上也。《玉篇》帷也,張也,幬也。《爾雅·釋訓》幬謂之帳。《註》今江東亦謂帳爲幬。《淮南子·道應訓》齊伐楚,市偷請爲君行薄技,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

與張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計簿也。《前漢·武帝紀》明堂朝諸侯,受郡國計。《註》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底】

底【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山居也。

《說文》下也。

《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叶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